第27頁(第1/2 頁)
有時在想,如果劉文靜當時沒死,那麼日後李世民和他會很融洽嗎?不盡然吶。像蕭瑀,脾氣就和劉文靜有相似之處,而李世民討厭的正是蕭瑀的脾氣。那為什麼李世民隔了許多年還要給劉文靜平反呢?這個自然有當時他二人交情的確很深的原因,但還有一個原因,我認為是面子問題。李世民當年為劉文靜求情,結果李淵依然殺了他,這於秦王面子上是有些折損的,很令李世民尷尬了一陣。而裴寂在這件事上則因為他無奈的不明智,使得李世民把氣全集中到了他的頭上。
總之,劉文靜此人是很有才華,起碼比裴寂是強了許多,但他的為人卻不一定那麼好,只是由於他死得早,所以他的缺點來不及全部暴露出來。
【蕭瑀】
上面提到了蕭瑀,不錯,蕭瑀的脾氣是很彆扭,不但李世民不喜歡,就是和同僚之間,也是常有衝突。看貞觀二十年李世民貶謫蕭瑀時下的手詔,其中提到&ldo;朕隱忍至今,瑀全無悛改……&rdo;這口氣可是憋了有二十年啊,這次實在是忍不住了。李世民的特點中有一點就是&ldo;忍&rdo;,然而,面對蕭瑀大人,李世民也有忍不住的時候,可見蕭瑀脾氣的威力啊。其實要不是蕭瑀此次太過荒唐,何至於引火上身?本來李世民是問張亮&ldo;既事佛何不出家&rdo;,張亮不答,蕭瑀卻&ldo;自請出家&rdo;‐‐就算是想為佛家爭口氣也不是這麼個爭法。蕭瑀大概以為李世民不會同意,但在李世民的字典當中沒有什麼&ldo;不可能&rdo;。想來李世民正為每天必須受著蕭瑀脾氣的折磨而痛苦,這次蕭瑀說要出家,於人於己都是個解脫,真是太好不過了,索性就答應了。蕭瑀一下子黔驢技窮,沒辦法,過了一會兒只好又說他不能出家。其實這於蕭大人面子上也不是很好看啊,不知他說完這話之後周圍有沒有人笑。我想李世民多半猜到了蕭瑀不會出家,知道他剛才這麼說只不過是一時衝動,所以才會同意,也是有意讓蕭瑀出個醜‐‐這純屬個人猜測,有點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不過如果真是這樣,那李世民也真夠&ldo;壞&rdo;的了。
其實早年李世民對蕭瑀十分地尊重,&ldo;疾風知勁草,板蕩識忠臣&rdo;這句現在人們還常用的詩句就是送給蕭瑀的。由詩意可以看出,李世民對蕭瑀的性格脾氣早就知道,但蕭瑀可以說幫過他很大的忙,李世民當時應該想到了以後面對他要忍耐的事情。後來如果不是顧著當年這份恩情,也許蕭瑀遭貶會提早幾年。
蕭瑀對李世民的確可以說是幫了大忙的,主要是在太子之爭中,蕭瑀是倒向李世民一邊的。雖然其他的人捆到一起也抵不過一個裴寂,但是多個友軍總比多個敵人強,而且作為朝中重臣,蕭瑀的話還是有其作用的。但蕭瑀自始至終說了些什麼,我們卻查不出來,不知是有意抹殺還是其他的什麼原因。但無疑在李世民眼中,蕭瑀是自己人。玄武門之變,李淵一時無計,裴寂也不應話,此時蕭瑀和陳叔達一起出來說要李淵把權力下放給李世民。看起來這件事簡單,但實際上效果卻是很大的,如果當時沒人出來這麼說,說不定會鬧成僵局。
蕭瑀的為人的確還是很正直的,只是太過分明,&ldo;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rdo;,這多少也和他出身高貴有關。李世民也曾經提醒過他要他改一改,但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蕭瑀至死都還是那個脾氣。蕭瑀列傳中說&ldo;骨鯁儒術&rdo;,骨鯁二字,可謂十分傳神。
初唐大臣眾生相(上)(3)
【陳叔達】
如果說蕭瑀在武德時期的爭鬥中幫了李世民的忙,那麼陳叔達更可以說是有恩於李世民了。
武德九年,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