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講】(第1/7 頁)
請大家開啟講義第四十七頁,“癸七、約無是非是顯見性惟真”。
本經的修學宗旨,重點就是在修學首楞嚴王三昧。這個首楞嚴王三昧,具足來說,是一個廣大的菩薩道。其實我們講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整個六度的萬行,都是要跟首楞嚴王三昧相應的。那麼這樣的一個首楞嚴王三昧,它的下手處到底在哪裡呢?蕅益大師講出一個重要的關鍵,就是正念真如。你先從正念真如下手。
正念真如的意思是說,首先我們要了解我們內心的相貌。
從本經的開示,我們知道我們內心有兩個相貌:一個是真實的心,一個是虛妄的心。所以我們常說,我們的心真中有妄、妄中有真,它是一個真妄的和合體。這種情況就好像一個金礦,它本身有黃金,但是它又有很多很多的沙石,沙石當中又有黃金,兩個混在一起。所以,你要考慮怎麼樣慢慢地經過火的鍛鍊,把這些沙石慢慢地消滅,把黃金的部分慢慢顯現出來。正念真如的道理也是這樣,你怎麼經過這種智慧的觀照之火來鍛鍊你的內心,把虛妄的部分慢慢地減少,把真實的部分慢慢增長。
那麼什麼是真實,什麼是虛妄呢?比如說,我們一天當中經常會有兩種聲音干擾我們、引導我們。有一種聲音說:誒,我是一個出家眾,我要好好地奉持如來的戒法,每天一定要拜佛、唸佛,一定要弘護正法、續佛慧命。這種聲音是來自於你內心深處的一種願力,是跟我空法空的清淨心相應的一種願力。這是真實的,不受外境干擾的。我們另外有一種聲音說:啊,我現在很痛苦,我現在很快樂;我喜歡某甲的東西,我不喜歡某乙。這個就是跟我執法執相應的一種攀緣心,因為這個心基本上是隨外境生滅的。
所以,首先我們在心中一定要具足一種判斷力:什麼是你心中的主人?什麼只是一時的客人?正念真如的意思就是說,其實你不要去管虛妄心,你只要把真實的心慢慢地擴大,虛妄的心就減少,因為真實能夠破除虛妄。所以在修首楞嚴王三昧、修正念真如的時候,你一定要清楚,你的心是一個真妄的和合體,真實的跟虛妄的都同居在你一念心中。你怎麼去把它們判斷出來,然後不斷地加強真實的力量,慢慢消滅虛妄的力量,這個就是首楞嚴王三昧的根本。等到你對內心世界掌握得很清楚的時候,再依止這一念清淨的心去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就能夠成就諸菩薩的首楞嚴。這是整個本經的修學宗要。
癸七、約無是非是顯見性惟真 分二:子一、疑問;子二、答疑。
當然,我們今天要去正念真如。那麼什麼是真如?佛陀以十番加以開示。我們看十番顯見的第七番,“約無是非是顯見性惟真”。
佛陀開顯這個真實的心性,從兩個角度:第一個,無是;第二個,無非是。
這個“無是”顯現的是真如的自體,它是“離一切相”的。也就是說,在一切的萬法當中,我們找不到見性的自體可得。覓心了不可得,顯它無相的心體,這叫“無是”。
“無非是”是顯這個真實心體的作用。也就是說,它同時是“即一切法”。一切萬物,其實都是我們見性隨緣顯現的作用。
總之,前面的“無是”是顯它的不變性,“無非是”是顯它的隨緣的作用。從兩個角度相互關係的運用,就開顯出我們的見性在生命當中是唯一真實的。
這個唯一的真實是什麼意思呢?後面的經文大家會看得出來,它的大意是說:在你生命當中,除了你的現前一念心性的真如本性以外,其他的就什麼都不存在。也就是說,離開了你一念心性,就沒有少法可得了。其實我們的生命就活在一念心當中。你生命的來,你生命的走,都不離開你的現前一念心性。每一個生命的個體,都是你一念心性所顯現的一個暫時的影像,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