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其他小說 > 大佛首楞嚴經淨界法師 > 【第二十講】

【第二十講】(第1/8 頁)

目錄
最新其他小說小說: 小巷人家不就是讀書嗎冷我一世,重生遠離他卻哭紅眼天吶!小姐竟有兩幅面孔穿書成反派蕭女俠的自救指南風吹芣苢原神:不會做反派,但我會惹情債時代浪潮中的追夢者你不該背叛我們的婚姻人回家的路有多遠開局被猴子收養王爺很忙,帝尊很撩,劇情炸炸炸霍格沃茨:老祖宗又帥又強繼女服下絕育藥離府後,大少慌了重生後救贖重生歸來當逆徒在盜筆世界當萬人迷夫君是反派?逃荒路上我殺瘋了!戲相逢之仙路漫漫與君惜重生甜寵:洛少的心心戀龍珠:我有系統,你們修煉真慢

請大家開啟《講義》第四十五頁。我們講到寅三,正示見性非物。這個地方是說,我們一期的生命在跟外境接觸的時候,是有能所的:一個是能唸的心;一個是所緣的物,物質的物。那麼我們這一念心習慣性是依攀緣心,所以跟物質接觸的時候,就對這個物質有所住,這個心就住在物質上面。住久了以後,我們已經忘了我是誰,我們的心開始被物化了,被物質同化了,變成一個固定模式的自我意識。所以,佛陀在講見性不變隨緣、隨緣不變的時候,我們很難承當。我們覺得這個跟我沒有關係,我不是這個樣子。因為我們的思考變成固定化,我們的思想變成固定化,行為已經變成固定化,已經被物質同化了。因為只有物質才有固定的形式。因為被物質同化,我們失去了佛陀廣大的功能。就像大海變成一個小水泡。追根究底,就是我們心中被物化以後的那個執取,要把它破掉。所以佛陀要告訴我們,見性不是一個固定模式的物質,其實我們可以去產生更大功能的,因為它有隨緣義,有隨緣的作用。

前面的兩科都是說明“見性不是物質”,這一科是反證“物質不是見性”。身為一個物質,它沒有明瞭性。當然佛陀都是用相反的方式。什麼叫相反呢?先假設物質是見性,假設物質是能見。我們先假設說:好,我們假設物質是有明瞭性的,那會有什麼問題呢?這以下說明了。

既然物質是有明瞭性的,那你現在看到桌子的時候,桌子也看到了你,“汝既見物,物亦見汝”。那這樣子,能所的體性、有情無情的體性產生了雜亂。因為能見的是有明瞭性,所見的物是沒有明瞭性的。那麼這樣子到底誰是能、誰是所,誰是主動、誰是被動的配合?完全雜亂。再進一步來說,你阿難尊者的個體跟我佛陀的個體,乃至於世間的一切有情無情的相狀——這種世間相完全被破壞了,都不能安立了。所以說,物質有明瞭性,這是不合理的,非常不合理的。

這以下作總結。所以阿難你應該知道,假若你依止見性見到一切物質的時候,這樣的一個見性就是你自己的見性,你的見性是周遍法界而具足萬德萬能的。這個不是你本來就具足的見性,那麼是誰呢?你還不敢承當!我們看最後總結。

云何自疑汝之真性。性汝不真,取我求實!

這個地方佛陀作一個總結,說“云何”,這個“云何”有訶責的意思。說你為什麼到現在對於你的本來面目,對你父母未生之前你真實的心性,清淨本然、周遍法界、隨緣顯現無量功德的這種見性,你還產生懷疑?“性汝不真”,你還不敢直下承當,不敢承當就是“性汝不真”,如此的見性你還不敢直下承當!“取我求實”,你還期望我來為你證實。為什麼還需要這樣子呢?為什麼還期望我來為你求證呢?這個就是你踏踏實實的見性,你還不敢承當,還要我來給你開示,還要我來為你作證明。這個地方就是有訶責的意思。

就是說,我們已經失去本來面目太久了。我們離開我們的本性,就像乞丐本來是大富長者的兒子,離開大富長者家太久,流浪太久了,自己已經被乞丐化了,你做乞丐做久了,被乞丐化了。我們現在這一念心依止攀緣心去攀緣色聲香味觸法六塵的境界,攀緣久了之後,已經被物化了,被物質同化了。所以,我們聽到一個隨緣不變、清淨本然、周遍法界、隨緣顯現妙用的這樣的一個即空、即假、即中的心性,就是你本來的東西,你反而不敢承當;不是你的東西,你抓著不放。變成這個樣子。

這個物質同化不是隻有在家居士,有時候學佛的出家人都會被物質同化。我們舉一個實際的例子來說明。

《六祖壇經》有一個叫法達法師。法達法師他很用功。他去見六祖大師,向六祖大師頂禮的時候頭沒有完全著地。當然六祖大師是明眼人,他一看就知道,“仁者心中必有一物”,你心中一定有一個

目錄
我在地獄遊戲裡當臥底盜墓:扶棺現世遊戲王:開局一套黑魔導鬥羅:成了唐三小師妹後想擺爛HP之橘香四溢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