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四講】(第2/6 頁)
有強大力量就是“想心所”,就是五遍行:觸、作意、受、想、思中的那個“想”。
我們為什麼產生貪愛?因為你對這東西產生美好的想象。所以它這個地方整個關鍵點就在“想”。所以我們可以這樣想:「一切業障海,皆由妄想生。」我們的墮落是一種錯誤想象的誤導,但是我們的超升,「諸佛正遍知海」,也是從眾生心想生。我們為什麼能夠唸佛、念法、念僧,也是要靠經典的學習而想象。海公他在錄音帶他常說:一個人為什麼證得空性呢?他就是不斷的想,他想我的色是畢竟空,無我無我所,受想行識畢竟空,無我無我所。他說:你就這樣不斷的想想想,想久了,你就跟真理相應了。說:空性的真理是怎麼出現呢?你就是不斷的想,想出來的!說:他為什臨命終的時候,阿彌陀佛會現前呢?他平常就經常的憶佛、唸佛。關鍵點在“想”,當然想有顛倒想,還有一個如理思惟的想,這地方不同。這是第一點值得我們注意的,同樣是想,一個是顛倒的,一個是智慧的。
第二點蕅益大師說:雖然眾生有內分外分的差別,但是當我們會歸到清淨的本體的時候,依舊是「狂花亂舞,空體依然。」其實這個都是我們內心當中,隨順染淨的因緣所顯現的一個假相而已,從清淨的本體來說,它依舊是清淨的。我們眼睛有毛病看到華,有的看到美好的華,有的看到醜陋的華,在空中飛來飛去,虛空還是這樣。就表示說,生命是可以改造的,因為它的清淨本性永遠沒有變,它只是一個隨緣的因緣顯現的雜染相,隨順清淨相,但是那個清淨的本質是沒有改變。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臨命終的時候,能夠依止正念真如,依止憶佛、唸佛,馬上能夠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假設這些的煩惱相、罪業都是真實的,那我們怎麼帶業往生呢?不可能帶業往生,那就要消業才能夠往生。所以念頭的轉變在於這一句話:「狂花亂舞,空體依然。」是這個意思。
所以我們在觀察身心世界的時候,你看蕅益大師的開示,他經常就是即空、即假、即中。他講即假的時候,他要提醒你是即空;他講即空的時候,他會提醒你即假;自性空而因緣有,因緣有自性空;清淨本然而循業發現,循業發現又清淨本然。你要隨時保持中道的平衡,是這個意思。
己三、明純雜升沉(分二:庚一、正明升沉。庚二、結答同別)前面是簡單的說明,以下就講得比較詳細,純一的想跟情,或者是有參雜的想跟情,所產生的六道的超升跟六道下沉的差別。分兩段:一、正明升沉。二、結答同別。
庚一、正明升沉
【圖一】
依止情想純雜所產生的升沉。
臨終相現
阿難!一切世間,生死相續,生從順習,死從變流,臨命終時,未舍暖觸,一生善惡,俱時頓現,死逆生順,二習相交。
在一切的世間,這個地方的“世間”,是偏指有情的正報世間。在整個生死輾轉相續當中,我們的生命是相續的,你看死了以後又出生,出生了又死,它是相續的。在生跟死生命的交換當中,我們有一個心態:「生從順習,死從變流」,我們眾生是貪生怕死的,這一句話是這個意思。我們在受生的時候是順從習氣,順從我們的習氣去受生,但是死的時候,就會產生身心的變化,我們是順從習氣而生,然後因為業力的變化而死亡。所以在臨命終的時候,將死但是還沒有死,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他「未舍暖觸」。在臨命終的時候,在『瑜伽師地論』上說,臨命終的時候,首先前六識都不活動,最後進入夢覺,但是他第八識還會在,還在一段時間。所以第八識還在的時候,他就溫度還在,他的壽命也在,這時候他一生所造的善惡業同時顯現出來,就像看電影一樣,他一生當中他沒有學佛之前,依止情想造的殺盜淫妄那種煩惱水、業力的水、果報水顯現出來;但是他學佛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