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六講】(第1/6 頁)
請大家開啟講義260面。
這一科講到「借無聞比丘為語端而備明五陰魔境」。五陰魔境並不是在我們散亂的階段出現,這是一個修止觀所產生的。我們過去是心隨妄轉,我們習慣是隨順我們的妄想的活動,現在突然間在妄想當中,又創造一種正念的力量。真實的力量跟妄想的力量,當然是漢賊不兩立,真妄不兩立就會產生真妄交攻。
在真妄交攻當中就會很多、很多的事情出現。你看有些人他打坐打到最後痛哭流涕,有些人打坐到最後突然間非常歡喜,其實這個都是有事情。也就是在修行當中,越平常是越對的,突然間不對勁,那就是有問題,因為他的心不平常。不對勁當中有兩種情況:第一個是外在外力的干擾,如果你是禪定功夫很深,那當然是魔王來干擾你,一般人當然就是鬼神魑魅來迷惑你;這是第一個,外在的魔境來干擾,就是有外力的誘惑。第二種是我們內心自己的邪見產生的。
「又復於中,得少為足,如第四禪無聞比丘,妄言證聖,天報已畢,衰相現前,謗阿羅漢身遭後有,墮阿鼻獄。」其中又有一種叫得少為足。什麼叫得少為足呢?比方說,他成就四禪,四禪我們前面講到「舍念清淨地」,他把前面歡喜的心、快樂的心完全舍掉了,安住在“舍”,不苦不樂的念頭。這時候他的心可以說是正念分明,不動照了,四禪的心是最為寂靜,最為明瞭,他就把這種寂靜明瞭的心,以為當作四果,妄言證聖。他不知道這煩惱的顛倒只是暫時的縛住,他以為他斷惑證真,因為這四禪的相貌是跟阿羅漢滅盡定的相貌是非常的相似。但是等到四禪天的果報結束了以後,他出現了五種的衰相,這時候他就毀謗佛陀,毀謗正法。他說:佛陀是大妄語者,佛陀說世間上有涅盤,那為什麼我證得了涅盤又失掉呢?謗佛。
第二、謗法,他說這世間上根本沒有所謂的阿羅漢,證得阿羅漢果應該是不受後有,怎麼阿羅漢死了以後,又招三界的果報呢?原來世間上根本沒有阿羅漢,世間上也沒有真實的涅盤可得。謗佛、謗法,以此毀謗佛法的過失,就直接墮入阿鼻地獄了。一種是來自於外境的干擾,一種是來自於你內心的邪見顛倒,到最後的結果只有一個,就是「洗心非正」,在回家的路當中,結果誤入了歧途。
勸聽許說
汝應諦聽,吾今為汝,仔細分別。
你要好好的仔細的來學習這五陰魔境,佛陀也會仔細的加以分別。在前面一科我們講到「廣示七趣的差別」,那一段蕅益大師說,那是強調持戒的重要,「若無出世的妙戒,絕無出世的妙慧。」強調持戒。這一科剛好相反,強調智慧的重要,「若無中道的妙慧,並失中道的妙戒。」你可以從這兩科的比對,我們可以知道,聲聞在持戒跟智慧是獨立的,你看你持聲聞戒的時候,你不一定要修無常無我觀,這是兩回事。所以聲聞戒法,戒跟慧是兩條路,你可以花一段時間專心的持戒,然後再花一段時間來修慧,可以的!
但是在整個菩薩戒法當中是不可能的事情。這一段海公說:在整個菩薩的戒法當中,它的身口的持戒跟你意業的止觀,永遠都是相輔相成的。倓虛老和尚說:整個《楞嚴經》講「不迷、不取、不動」,不迷就是智慧,不取是禪定,不動就是持戒,這三個是一體的,不可分開。你戒沒有持好,破壞你的智慧,你沒有智慧,你戒也持不好,所以它每一條戒都是必須要跟止觀要能夠配合,戒法跟智慧是相輔相成的。
這一段蕅益大師說:為什麼佛陀要仔細加以分別呢?蕅益大師說:無聞之過,甚可怖畏。他說:你今天沒有去了解整個返妄歸真當中的一些魔境,是非常可怕的。為什麼呢?
第一、魔相幽隱難見,魔的境相是很難分辨的,他真妄很難分辨的;第二、魔害是深重難堪,你一旦受到魔害,那是非常可怕的。後面會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