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講】(第3/7 頁)
《梵網經》有講得很清楚,說:「食肉之人,斷大慈悲佛性種子,一切眾生見而捨去」。你這個人本來很有慈悲心,但是你每天吃肉,慢慢慢慢的無形當中你慈悲心消失掉。
有些人說是,酒肉穿腸過,佛在心中坐。這一句話是完全不合乎道理,因為你酒肉穿腸過的時候,你的佛已經慢慢慢慢不在心中坐,是羅剎在心中坐,怎麼佛在心中坐呢!破壞你的大慈悲心。這個道理在唯識學講得很清楚,唯識學說:我們的身心世界是互含互攝的,心會牽動你的色身,色身也會牽動你的內心。
在《宗鏡錄》,永明延壽講一個小故事,他說:佛在世的時候,有一群比丘在山林中修學,那時候大家結夏安居九旬用功,很多人成就了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在用功當中,有很多的猴子,猴子看到比丘這麼用功很精進,看大家都在打坐就起歡喜心,就送很多的鮮花、很多的水果來供養這些比丘們。比丘九旬用功,成就聖道以後就離開了。
比丘離開沒多久,外道也看到這個地方,欸!這個地方不錯啊!他也住下來。過去供養比丘那些猴子也過來,看他們在修行也拿花、水果來供養。但是這猴子一看,哎喲!這些人跟之前的那些人的動作不太一樣啊!比丘都是正襟危坐,外道有的是一隻腳站著、有的是躺在地上,各式各樣的姿勢。
猴子剛開始看還不怎樣,看久了就很生氣,他們怎麼這樣子呢?猴子實在是受不了了,就成群衝下來,就強迫這些外道們坐好,把他們的腿盤好,雙手結法界印,把他們眼睛強迫閉起來。外道剛開始當然抗拒,但久了,這個方法還不錯,容易攝心喔!結果因為結跏趺坐,外道很快的成就初禪、二禪、三禪、四禪。
《宗鏡錄》永明延壽大師說:可見得你身體的動作,會影響你的內心。你看,外道剛開始沒跏趺坐的時候,沒有一個人得到禪定,都是散亂。所以你吃肉它只是一個色身的行為,但是我們的五蘊身心,身心世界是互動的,色身會影響你的內心,內心也會影響色身。在講「沙彌律儀」,諸位就知道,為什麼要俱足威儀呢?因為威儀它會產生攝心的效果。這個地方佛陀是對末法眾生的吃肉,可以說是很嚴厲的訶責跟批判。那該怎麼辦呢?下一段講到對治的方法。
解脫之本
舉喻
是故阿難!若不斷殺,修禪定者,譬如有人,自塞其耳,高聲大叫,求人不聞,此等名為欲隱彌露。
一個人假設不斷殺,在《楞嚴經》講斷殺,不是隻有殺生,包括你吃肉,包括你吃眾生所有的部分都叫做殺,這地方的殺生是很廣泛的。假設你不斷除這樣的殺生的心念跟行為,而只是一昧的修學大乘的三昧,就像一個人,你自己把自己的耳朵塞住,結果又高聲的大叫,希望別人沒有聽到。換句話說,你把自己的耳朵塞住,只有你自己沒有聽到,別人都聽到的,這叫「欲隱彌露」,本來要隱瞞自己的過失,結果是更加的顯露他的過失。也就是我們一方面要殺生吃肉,一方面又想遠離三界輪迴,那根本就是不可能。先講出一個譬喻,以下合法。
法說
清淨比丘,及諸菩薩,於歧路行,不蹋生草,況以手拔?云何大悲,取諸眾生血肉充食?
佛陀先講出一個比況:身為一個清淨比丘,乃至於一個清淨持戒的菩薩,在鄉間的小道行走的時候,都不去踩踏有生長功能的這些野草,當然也不可能用手去拔。佛弟子連對草都這麼的愛護,又為什麼修學大悲心的這些大乘佛弟子,而取眾生的血肉來充食呢?連草都不可以去踏了,何況是食眾生肉,一個有生命的眾生肉呢?應該怎麼辦呢?下一段,佛陀就講得很清楚。
若諸比丘,不服東方絲綿絹帛,及是此土靴履裘毳,乳酪醍醐;如是比丘,於世真脫,酬還宿債,不遊三界。何以故?服其身分,皆為彼緣,如人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