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其他小說 > 淨界法師講楞嚴經63 > 【第四十四講】

【第四十四講】(第2/8 頁)

目錄
最新其他小說小說: 重生後我隨便種種田就成了首富盜筆:從大清開始的盜墓生涯帶白月光回家,我離婚你悔啥?四合院重生之傻柱覺醒山風挽央心我非東宮細作庶女的權力逆襲HP:花與血同歌高考後和大叔奔現了癲女穿六零,每天秒殺萬倍物資替嫁太子妃,擺爛人生悠時羈絆護春奇附夢人開國皇帝不正經一世浮華半生歡晨曦夏日七零,最猛糙漢被嬌軟媳婦勾了魂咱自己:修仙歐米伽,宿主是個小人機朕都穿越了調戲一下太傅怎麼了?

頌來讚歎佛陀跟這一部首楞嚴的法門。這地方有兩段:第一個,讚歎述益;第二個,誓願請加。一方面讚歎敘述自己的利益,一方面發起誓願請佛加被。

己一、讚歎述益 分二:庚一、贊圓常人法;庚二、述所證淺深

“讚歎述益”當中又分成兩段:第一個,贊圓常人法;第二個,述所證淺深。首先讚歎圓滿常住的人跟圓滿常住之法。

庚一、贊圓常人法

這一段經文當中有兩段,第一個先讚歎人。

“妙湛總持不動尊”,這個是讚歎說法之人,就是佛陀。身為一個佛陀,當然,他所有的功德都是從他一念心性所流露,所以我們不讚嘆他各別的功德,而是讚歎他整體的功德,就是他一念的心性。他完全徹悟了現前一念心性。

一念心性,蕅益大師把它分成三段:

第一個是“妙湛”。這個地方是指一念心性的不變之體,所謂的“清淨本然,周遍法界”,前面經文說的“性真常中,求於去來、迷悟、死生,了無所得”。就是那個不變的體性,那個“清淨本然,周遍法界”的體性,這個是值得讚歎。

第二個是“總持”。這個地方是讚歎一念心性的隨緣的作用。我們前面說的“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循業發現”。當然,這個地方,佛陀他這個總持不是循業發現,應該是隨順他的願力普門示現。應以何身得度,則現何身說法,令其解脫。他能夠總持一切的法門來作種種的示現。這個地方是讚歎一念心性的隨緣的妙用。

第三個是“不動”。這個“不動”是把前面的不變之體跟隨緣之用作一個整合,體用不二。

身為一個佛陀,他一方面證得不變之體,一方面證得隨緣之用。他可以說是九法界眾生之所共同尊敬,值得尊敬讚歎,所以叫作“尊”。

這一段是讚歎說法的人,完全徹證清淨的本性。

第二個,我們看讚歎法:“首楞嚴王世希有。”

當我們要悟入這一念心性的時候,必須有一些方法,這個方法就是本經所說的所謂的首楞嚴王三昧。這個三昧,天台宗的解釋就是空假中三觀。我們現在是一個生滅的身心世界,怎麼辦呢?

首先修空觀,觀察你的身心世界是從什麼地方來。它不自生。你說父母把你生出來。不對。父母沒辦法把你生出來。父母能夠把你生出來,你應該跟父母完全一樣。他把你生出來,你的思想應該跟他完全一樣。事實上不然。你是假借父母的因緣出現而已。我們從什麼地方來,我們找不到一個來處。所以,從空觀當中破除我們對相的執取,破除妄相。

那麼假觀呢?我們開始去觀察這個身心世界有它的假名假相假用,我們怎麼去斷惡修善、趨吉避凶。

第三個,中觀,就是空有無二的道理。

你能夠把空假中三觀好好地配合,你就能夠進入首楞嚴王三昧,就能夠從生滅的因緣迴歸到不生滅的本性。

不過,這個地方我們要注意。你看後面,到了後面二十五圓通的時候,它偏重在空觀,從假入空觀。也就是說,其實《楞嚴經》的思想是偏重在攝用歸體,怎麼從一個有漏的五陰身心回到我們的真如本性。《楞嚴經》是講這個觀念。《法華經》是依體起用,當你找到真如本性以後,怎麼用你的真如本性來創造更大的功德,跟三寶結緣,積功累德。所以《法華經》是依體起用。這兩個思考不一樣。《楞嚴經》偏重在破妄,攝用歸體;《法華經》偏重在顯真,顯你自性的功能。所以這兩個——開悟的《楞嚴》、成佛的《法華》,是相互作用的。

身為一個首楞嚴王三昧,它能夠破除我們的妄想執取,這件事情是非常希有難得。因為它徹底地破壞,不像我們在過去修無常觀、無我觀只是個體的破壞,這個是整體的破壞。所以,從首楞嚴王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

目錄
黎雲記麥子戲社三月三,龍王娶後火鳳凰之提取超能力【綜英美】復活點竟是我自己!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