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中風緊急救治與注意事項(第3/12 頁)
時可引起腦疝,危及生命。可以使用甘露醇等脫水劑來降低顱內壓。甘露醇能夠提高血漿滲透壓,使腦組織內的水分進入血管,從而減輕腦水腫,降低顱內壓。
無論哪種型別的中風,在進行緊急處理後,都應該儘快將患者送往有條件的醫院,進行全面的檢查(如腦部ct、mRI等)和進一步的專業治療。
中風中醫緊急救治方法
一、引言
中風是一種常見的急性腦血管疾病,具有起病急、變化快、病情兇險的特點。在中醫領域,對於中風的緊急救治有著豐富的理論與實踐經驗。中醫強調“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標”的原則,在中風急性發作時,以挽救生命、減輕殘疾為首要目標,採用多種綜合的治療手段。
二、中風的中醫病因病機認識
中醫認為,中風的發生與多種因素相關。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風邪:外風侵襲,可引動內風,風性善行數變,可導致氣血逆亂,上擾清竅,發為中風。如《金匱要略》所言:“脈絡空虛,賊邪不瀉,或左或右,邪氣反緩,正氣即急,正氣引邪,僻不遂。”
2. 火(熱):包括肝火、心火等,可因情志過激、五志過極而內生。火熱之邪上炎,灼傷腦絡,氣血上衝,可致中風。“火盛水衰,木旺金衰,而風自出也”。
3. 痰:多由飲食不節,脾胃受損,運化失常,水溼內停,聚而生痰。或因情志失調,氣鬱生痰。痰濁阻滯經絡,矇蔽清竅,影響氣血執行,引發中風。“肥貴人則膏粱之疾也”,指出了過食肥甘厚味易生痰致中風。
4. 瘀:氣血執行不暢,瘀血內生。瘀血可阻塞腦絡,導致區域性腦組織失於濡養,神機失用。久病入絡、外傷等均可導致瘀血形成。
5. 虛:主要為肝腎陰虛、氣血虧虛。年老體衰,肝腎陰虛,水不涵木,肝陽上亢,陽化風動;或氣血虧虛,不能上榮於腦,腦脈失養,易受外邪侵襲而發中風。“年逾四十而陰氣自半,起居衰矣”,說明中老年人正氣漸虛,易患中風。
三、中風中醫緊急救治方法
(一)針灸急救
1. 醒腦開竅針法
- 主穴:內關、人中、三陰交。內關穴可寧心安神,疏通氣血;人中穴為醒腦開竅之要穴,能醒腦提神,開竅啟閉;三陰交滋補肝腎,調理氣血。先刺雙側內關,直刺 0.5 - 1 寸,採用捻轉提插瀉法,施術 1 分鐘;繼刺人中,向鼻中隔方向斜刺 0.3 - 0.5 寸,用重雀啄法,以眼球溼潤或流淚為度;再刺三陰交,沿脛骨內側緣與面板成 45°角斜刺,進針 1 - 1.5 寸,用提插補法,使患側下肢抽動 3 次為度。
- 輔穴:根據患者的具體症狀進行選取。如上肢不遂加極泉、尺澤、肩髃;下肢不遂加環跳、委中、陽陵泉等。極泉穴直刺 1 - 1.5 寸,提插瀉法,使上肢有麻脹感;尺澤穴直刺 0.5 - 1 寸,提插瀉法,使前臂有麻脹感;肩髃穴向關節腔方向刺入 1 - 1.5 寸,提插瀉法。環跳穴直刺 2 - 3 寸,提插瀉法,使下肢有麻脹感;委中穴直刺 1 - 1.5 寸,提插瀉法,使小腿有麻脹感;陽陵泉穴直刺 1 - 1.5 寸,提插瀉法。
2. 十二井穴刺絡放血
- 十二井穴即少商、商陽、中衝、關衝、少衝、少澤、隱白、大敦、厲兌、足竅陰、至陰、湧泉。在中風急性期,尤其是出現神昏、高熱等症狀時,可點刺十二井穴出血。常規消毒後,用三稜針或採血針點刺穴位,每穴擠出 3 - 5 滴血。十二井穴放血可起到清熱瀉火、醒腦開竅、通經活絡的作用,能調節陰陽氣血,改善腦部氣血逆亂的狀態。
3. 其他穴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