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卷睫盼(第2/3 頁)
曉得你心裡的委屈,但令我萬萬沒想到的是你們會把尋不到人的怨氣撒在下人的身上,還差點要弄出人命!這是不是過分了!”
“合該著都是我的不是。”探春執拗道。
王攸擺手溫聲道:“在這個家裡,沒人覺得這是你的不是,更沒有人會責怪你去救寶玉。只是結果不如你意罷了,下面的人也用了心盡了力,而不是他們故意隱瞞,知情不報。”
見探春直直地看著自己,王攸苦笑,“你想說那個不想讓他回來的人是我吧。畢竟能做到這一切的,在這個家裡,也只有我。對不對?”
探春眼神開始閃躲起來,明顯她就是這麼認為的。
王攸也不生氣,直言道:“在你眼裡,我就那麼的小肚雞腸,容不下他?”
探春羞愧的低下腦袋,望著自己的繡鞋鞋面,又聽王攸說道:“說回方才的事吧,你可以站在他的立場上想想,他願意見你嗎?”
“可我想見他!”探春抬起頭,眼眶通紅道:“他是我哥哥,活要見人,死要……”
“我會有辦法勸他回頭的,求你讓我見他!”探春又一次的放下尊嚴,正如此前在寶釵跟前要一般。
王攸知道多說無益,寶玉一事已然成了探春的心病,若不治好,恐生他禍。於是他再度穿上披風,牽著探春的手,打著燈籠,領著她出了二門來到了外書房。
,!
摸索片刻後,尋出一份手札遞給了探春,“走吧,這裡太冷了,回屋看。”
探春整個身子都在微微發顫,握住手札的手也變得通紅,以至於怎麼回的屋都不知道。
待身子暖和些,容不得片刻思索,她迫不及待地拆開手札上的細繩,藉著燭光一字不落的閱讀起來。
這份手札的內容是一份報告,上面說了賈雨村被腰斬棄市和了結門子兩件事,但在備註一欄處提到押送賈雨村趕赴刑場路上遇到一背墓碑之乞丐,疑似賈家寶二爺,又因彼時任務在身,不便暴露云云。
“他還活著。”
“他在哪?”
王攸沒回答,只是搖了搖頭。
探春不是沒腦子,她清楚那個地方對於夫君來說極其危險,那裡的主人對夫君更是恨之入骨。若非那一封討逆檄文,若非那一場媲美淝水之戰的決戰。
她明白除非寶玉願意和她相見,願意離開京城,否則二人怕是此生無緣再見了。
“想哭便哭出來吧,別憋壞了身子。”王攸安慰道。
ps:可能有人會覺得探春矯揉造作,甚至不知輕重,更有甚者會覺得我在故意抹黑,讓探春變了個人,完全不是那個主政大觀園,力求變革的,英姿颯爽的探春。
探春這個人此前的一切皆基於王夫人,這一點鳳姐是親口評價的,熟悉原文的各位想必知道是哪一段那一句。我這裡不再贅述,可以說那一場變革一定程度上是在王夫人的默許下才有的,否則也不會有寶釵,李紈。
再談本書設定,探春出嫁後,來到了不熟悉的王家,當時嫁入王家前,有王子騰的敲打,入門後,石夫人對其也頗為冷落,能依靠的唯有王攸和其身後當時的賈門。
很不幸,賈門被抄了,連帶著拖累了王氏一門,這讓探春在王家的地位岌岌可危,同時也讓她更加自卑,更不用說因都中之行,王攸對其感到失望且不快。所以她迫切的需要一個依靠,回到洛陽後,黛玉則成了她的依靠,可不久之後,洛陽王氏遭焚,眾人在往南還是朝北上有了爭議。
探春往北的決定唯有黛玉思索了一番,其餘人皆是不贊同或者壓根就不把探春的建議當作建議。
換作別處,只怕探春遭遇如此多劫難,早已黑化,但她沒有,她時刻銘記自己是大家小姐,不屑那等小人行徑,她時刻在戰鬥,不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