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九二章 惺惺相惜(第2/3 頁)
公務或有欠缺,但危機之時殺伐決斷之能力與我不相上下,你做出的決定,我必是認可的。”
給薛仁貴斟茶,誠摯道:“仕途之上,我先你一步,卻從未因此沾沾自喜,反而因此誠惶誠恐、如芒在背,我知你之能力,所以不必妄自菲薄,他日我若入京,安西大都護必由你接任,你我之間不僅毫無隔閡,更脾性相投、惺惺相惜,當並肩攜手,互為奧援。”
一般情況下,上司與下屬很難和平共處,因為上司之位往往為下屬所覬覦,上司在位,下屬何日出頭?彼此之利益相悖,自是難免貌合神離、陽奉陰違。
但裴、薛兩人又有不同。
二人皆由房俊一手簡拔、栽培、推舉至今日地位,從根本上處於同一陣營,並無核心之矛盾,所以平時相處皆能於己剋制、於人寬容,未有衝突。
但正所謂一山難容二虎,二人皆一時之翹楚,難免心高氣傲,一味隱忍、退讓,又豈是長久之道?
所以裴行儉此刻表現出自己之大度、信任,希望能夠換取對方坦誠以待。
薛仁貴可不僅僅是個勇冠三軍的莽夫,心思很是靈透,馬上明白裴行儉此舉之擔憂,以及所釋放之善意。
,!
馬上誠摯道:“大都護放心,我雖自持才能,卻也有自知之明,治軍之道略有幾分心得,較之那些名將也不遜幾分,但理政之術卻絕非所長,能有大都護一直以來之袒護、幫助,實在榮幸之至,心中絕無半分僭越之意!但有所命,無有不從!”
對於裴行儉,他觀感極佳。
毫無世家子弟之傲氣,做事踏踏實實、從無浮誇,做人誠懇真摯、心術極正,既是一個可託妻寄子之好友,更是一個可充分信賴之盟友,仕途之上能有此等人物相互扶持,可謂幸運。
況且他知自己這輩子只能混跡軍中,並無登閣拜相之才,而對方則恰恰相反,裴行儉需要軍方予以支援才能直入中樞,他則需要中樞予以關照,如此優勢互補,且能肝膽相照,自是好事。
裴行儉欣然大笑,有些話只能意會、不能言傳,需要相互之間的默契,但有些話必須擺明車馬的講出來,不僅是不使對方猜忌、誤會,更是給自己套上一個道德枷鎖。
有些人說出去的話就是釘下去的釘,絕無悔改。
薛仁貴認為裴行儉是這種人,裴行儉也同樣認定薛仁貴如此,二人於此將話說開,從此仕途之上相互提攜、絕無背叛。
“如此,仁貴便速速返回西域去吧,率軍鎮守碎葉城,威懾諸胡、節制各部,大食若敢來犯,定要予以迎頭痛擊,讓舉世之人皆知我大唐領土不可侵犯!”
“喏!”
薛仁貴應下,略有遲疑:“可若盧國公回京,河西這邊防禦力量匱乏……”
“仁貴不必擔心!”
裴行儉嘿的一聲,清秀面容之上浮現一抹狠厲:“先與祿東贊談,他若識相便罷,放他一條生路也無妨,可若執迷不悟,寧可壞了吐蕃戰局,也絕不容許噶爾部落一兵一卒進犯河西!”
聽聞此言,薛仁貴徹底放心,笑道:“下官自然相信大都護之能力,唯一擔心便是為了保全功績而心存僥倖,從而貽誤戰機、鑄下大錯,大都護能將河西安全置於自身功績之上,在下佩服之至。”
“吐蕃戰略”雖然是房俊提出、兵部擬定、裴行儉施行,可一旦成功,最大的功勞自然歸屬裴行儉所有,憑此功績,裴行儉便可一步登天、直入中樞,甚至一輩子都吃不完。
如此殊勳,誰能無動於衷?
可一旦祿東贊反叛,大唐出兵青海湖予以剿滅,則意味著“吐蕃戰略”徹底失敗,不僅無功,反而有過,那麼多糧秣軍械源源不斷支援論欽陵,總是要有人承擔過錯,而承擔過錯之人,非裴行儉莫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