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7頁(第1/2 頁)
反正總而言之言而總之,這位產婦被確定為全國登記在冊的第十名p型血攜帶者。她的血型之罕見,直接引起了四院輸血科醫生的高度重視。
產婦在生產過程中是會有出血的,而出血量的多少很難被醫生們準確預估。
如果只是rh陰性的「熊貓血」,萬一出了什麼事兒,醫生們還能透過血站直接聯絡到其他的熊貓血攜帶者,然後請求人家緊急獻血。雖然麻煩,但至少還有辦法可以想。
但……p型血,那可是真的沒辦法。由於登記在冊的p型血攜帶者人數實在是太少,請求他們緊急獻血根本不可能。更何況還是個b型血的p型攜帶者——在保證其他血型系統吻合的情況下,還得保證abo血型系統吻合才能輸血。
總而言之,這名產婦是不可能得到無償捐贈的血液支援的。
為了應對可能的產婦大出血,四院的輸血科提出了兩個方案——優先考慮損傷更可控的剖腹產,並且在手術過程中積極使用自體血液淨化回輸系統。以及術前自體備血儲存。
自體血液淨化回輸系統很好理解,它就是個巨大的特製淨化器。手術過程中,所有混合著血液的體液都會被一根管子吸入到淨化器內。經過淨化器的分離和淨化之後,從中分離出可以安全回輸給患者的血液。這種技術雖然很成熟,但是在國內推廣的並不是很多,至少目前在整個宋安省,具備自體血液淨化回輸能力的也就只有四院而已。
而術前自體備血儲存則是罕見血型攜帶者擇期手術前的一道重要保險措施。
擇期手術就意味著出血時間可控。那麼,擅長「拆東牆補西牆」的醫生們自然要好好利用一下這個「可控」。提前兩周左右抽取患者體內血液,然後進行冷凍儲存。這樣在手術時,就有了至少一個單位的血液可以隨時準備回輸。
在四院輸血科和產科的密切合作下,這位產婦在孕40周的時候,因胎膜早破16h被送入手術室進行剖宮產。手術過程中出血量很少,產婦自體備血的300l血液並沒有被輸注回去——不用猜也知道,這點血都被輸血科當成寶貝給藏起來了。
p表型的罕見血型血液,而且還有300毫升!而這可是至少能水仨主治醫生出來的好東西。
故事到這裡,突然出現了一點其他問題。
新生兒出生後的反應都還不錯,但隨後她就開始出現了嚴重的黃疸。
透過經皮測量膽紅素(transcutaneo bilirub,tcb)水平,患兒的膽紅素水平快速上升。從剛出生的70104μol/l的水平,一路上漲到了251μol/l。
如果按照常規方案來考慮,這名患兒毫無疑問可以被確診為新生兒溶血導致的高膽紅素血癥。但……事情要是這麼簡單,這份病歷就不會被輸血科和新生兒科送到孫立恩面前了。
想要對剛出生的新生兒進行血型測定本來就是個難題。新生兒和老年人血清內抗體水平低下,反定很難出現具有臨床意義的結果。因此一般多採取正定檢測就算完事兒。而在明知患兒母親為p表型血的情況下,醫生們就不得不把患兒也是某種罕見血型的可能性考慮進來。
但是,想要找到罕見血型的證據,對abo血型系統進行正反測定是必須的操作。
這還只是第一個難題。
剛剛出生第三天的患兒,體內肯定還有大量來自於母體的血細胞。這些p表型的血細胞很有可能導致患兒的血型鑑定出現假陰性或者假陽性。
也就是說,在現在這個階段,醫生們雖然能夠推測患兒出現溶血性高膽紅素血癥是因為和母親的血型不符。但仍然缺乏決定性的證據。
輸血科和血液科的醫生們連同血站工作人員一起線上討論了好幾次,最後得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