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一個重要的共識(第2/2 頁)
中誕生出來的讀書人,這不用諱言。”蕭盼盼坦率的說道,“這群人在覺醒之後,開始了大爭論,也出現了大分裂。”
“有的人無法割捨繫結在自己身上的利益,於是最終回到了舊世界的汙穢中;有的人天真的將建立新世界看成是一件浪漫風雅的趣事,最後卻在殘酷的現實面前丟盔棄甲,患上了精神絕症;同時也有人走到了百姓中間,從他們的身上去尋求真理。”
“我口中的他就是這最後的一類人。”蕭盼盼說道。
光幕裡流動出了一幅幅圖畫,一位面相清雋,神色平和的教書先生,或坐在一群農人的中間,或站在一群礦工的身前,直到他的身邊聚滿了那些穿著灰色衣服的戰士。
這些畫面震動了每個時空的人,他們知道畫面裡的書生就是蕭盼盼口中的那個人,但這樣的形象著實顛覆了他們大腦裡的某種想象,因為這不是一個武人。
“大量讀書人達成的這一共識是很重要的。”蕭盼盼解釋道,“之前我已經說過了歷代農民起義總是失敗的原因,而在三千年未有的大變局之下,這一原因被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解決了,數不清的讀書人拋棄了舊世界,第一次將目光看向了真正的蒼生。”
歷朝歷代的統治者們因為這句話感到了心驚膽顫。
“但拋棄舊世界談何容易呢?”蕭盼盼嘆道,“背叛革命的人竊取了國家的政權,他們舉起屠刀砍向了教員所在的組織,於是槍桿子裡面出政權的聲音總算被這個組織聽了進去,血的教訓讓武裝鬥爭正式成為了這一組織的重要思想。”
蕭盼盼攤手,“可是沒人知道該怎麼做?一切似乎都是盲動的,甚至依然是天真的。”
“第一次的武裝起義叫南昌起義,組織也是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掌握了一支軍隊,但反動政權的強大是事實,這支軍隊在行軍中被逐次擊潰。”
這段述說讓各時空的帝王將相本能的想到了一個詞,流寇。他們也在這一刻意識到了,這支軍隊發生轉變的根本原因就在於那位教員。
“起義不止一處,面對當時反動政權的強大,各起義部隊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挫折,教員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也放棄了攻打長沙,在轉移過程中更是遭受伏擊,最後減員不到千人。”
再不管,軍隊就要譁變了。一些資深武將統一的得出了一個結論。
“當時這支部隊休息的地方叫三灣村,由於長時間的艱苦行軍和作戰失利,還有舊軍隊習氣的作怪,軍隊裡出現了大量意志不堅定的人。”
“也是在當天晚上,教員組織召開了會議,對部隊進行了整編。一,遣散不願留隊的人員,去留自願,部隊縮編成一個團。”
劉邦一樂,“這我熟。”
“二,在部隊中建立黨的組織,做到連有支部,營團有黨委,連以上設黨代表。”
各時空的皇帝一怔,隨即就明白了蕭盼盼那進士入軍的想法是從哪裡來的了。
“三,建立士兵委員會,參加部隊的管理,破除掉舊軍隊的僱傭軍關係,實行官兵平等,經濟公平,官兵不得打罵士兵。之前提到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就是在這時醞釀的。”
作為真正意義上的,成功的起義軍領導者,朱元璋一瞬間就理解了這次改編能起到的效果有多恐怖,特別是第三條,一旦被真的貫徹執行下去,那這支軍隊將擁有難以想象的戰鬥力。
想到這,他也徹底理解了蕭盼盼為什麼會講述讀書人達成共識的問題,因為沒有這樣的共識,這些條例想貫徹下去將會是千難萬難。
他太清楚那些殺人如麻的將軍和高高在上的文人是什麼德性了,別說什麼官兵平等,就是不打罵士兵都無法做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