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在古田召開的會議(第1/2 頁)
蕭盼盼的講述並沒有解開古人們的疑惑,因為那些紀律實在是太苛刻了,每一個帶過兵的人都清楚的知道,這樣的紀律一旦能夠實施的確將鑄就一支鐵軍,但問題就在於能貫徹這樣的紀律在他們看來就是天方夜譚的事情。
可蕭盼盼存在的歷史已經告訴了他們,這支部隊的確被鑄就了出來。
“這次的改編只是這支軍隊成型前的第一次實踐,從歷史意義的角度上來說,它確定了“組織”對軍隊的絕對領導,保證了軍隊的無產階級性質,從政治上、組織上奠定了新型人民軍隊的基礎。”
聽到無產階級四個字,諸葛亮不免扶額一笑,這個丫頭真的在把所有的時代都向這個結局去推。
而人民軍隊四個字,是真的讓很多達官貴人感到背脊發涼。
“經過改編的這支新軍隊轉移到了井岡山,建立了革命根據地。與此同時,各地的起義也在風起雲湧,結果也不盡相同。”
“廣州起義因為敵我力量對比的懸殊而失敗。”
“南昌起義時的一支部隊,因為四處征戰,損失慘重,急需休整,於是在朱軍長的帶領下轉移到了井岡山,和秋收起義的部隊進行了會師,組建為第四軍。”
“在當年的11月,在當時的湖北黃安,麻城爆發了黃麻起義,起義規模達3萬餘人。”
“次年四月,湘鄂西起義爆發。同年七月,湖南平江縣爆發平江起義,當年12月彭總帶領起義軍抵達井岡山與第四軍會師。轉年12月,廣西百色起義爆發。”
聽著這一連串的起義,各時空的皇帝真的是頭皮發麻。自然而然的,他們的大多數都不會把自己帶入到起義者的身份上去。
特別是光幕還貼心的用星星之火的形式,展現了這些起義發生的地點,這讓他們紛紛覺得這天下就要完蛋了。
“隨著各地起義的爆發,根據地被反動政權圍剿是必然的,井岡山根據地自然也不例外。”
“反動政權調兵五路,共三萬人向井岡山進行會剿。面對這一情況,教員留下彭總的紅五軍留守井岡山,自己和朱軍長率主力突圍,開啟了外線作戰,向贛南、閩西進軍。”
看著光幕上的行軍路線展示,各時空的將領自然明白這樣做的意圖。內線緊,外線自然就鬆了。只是敢這樣作戰的前提是,將領對這支軍隊要有足夠的控制力。
而蕭盼盼的話側面印證了這些資深將領的判斷。
“當時由於分兵和艱難的突圍,引起了軍隊裡的不滿情緒,教員改軍委為政治部,並自己兼任政治部主任一職。之後,紅四軍連克多地,奠定了以後蘇區根據地最初的版圖。”
古人不太明白政治部的具體含義,但光是這個名字本身就代表了很多,他們也理所當然的接受了這個所謂主任位置的歸屬問題。不然呢?
“隨著隊伍的壯大,人員成分的複雜化,各種問題開始冒頭,比如不重視建立鞏固的根據地,流寇思想和軍閥習氣滋生,過度重視軍事,忽視政治建設。教員和其他將領也因此發生了分歧。”
“與此同時,部分軍內領導也不滿教員的領導,在第四軍第七次代表大會上,教員落選前委書記,離開了紅四軍的領導崗位,到地方指導工作。”
此話一出驚到了各時空的帝王將相,這是什麼操作?兵諫?怎麼就把人選下去了?人是能被選下去的嗎?而且這人還真走了?
“他就這樣離開了?”諸葛亮問道。
“是啊,而且這不是第一次了,這是第二次。之前提到的秋收起義,他根據敵我力量懸殊的判斷,放棄了攻打長沙的計劃。但中央卻認為他是“放任工農革命軍退走”,是“臨陣脫逃”。後開除了他中央臨時政治局候補委員。”
諸葛亮眉頭一皺,提出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