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部分(第3/4 頁)
,儘管懸殊巨大,襄王軍應對敵方二十萬大軍的合圍相攻也並不太見驚慌,一切在眾將的領導下有條不紊的準備著,將領的沉著冷靜自然而然能夠穩定軍心,令手下兵士勇往直前,不懼一切。
百姓們被迫扛著簡易的雲梯前行,文昌軍要求她們衝到城牆底下為身後的大軍架起雲梯,稍有不從便是刀戈相向,暴屍當場,往前看,是自己生活了大半輩子的家園,城牆上的每一塊條石都是那樣熟悉,然而這裡今天卻註定要成為自己的陳屍之地,回身處是敵人毫不留情的刀劍相向,無論前後都是死路一條,悲哀徒起。
百姓們已經衝入了襄王軍的箭程之內,在她們身後緊跟著的便是文昌軍的步兵,步兵之後是被騎兵護送的攻城器械,再後是督戰營,層層壓進,四面城門皆臨危境。
城牆上的萬箭已經蓄勢待發,卻無一人率先發箭,紛紛沉默著等待統帥的最後命令,因為城下那些百姓,有無數人在數天前的守城戰中還曾為城牆上的將士們運送物資,煮沸水煎沸油,襄王軍中的兵卒大部分是新徵入伍的,源自於民,因各種各樣的原因,或不滿時政暴虐,或仰幕景王聲威,亦或是為了一口溫飽,入伍不久的她們雖在短短時間內已歷經生死,然而心卻尚未冷硬,對普通百姓還有些下不了手,於是期待著統帥能有力挽狂瀾的能力與振奮人心的決定。
蕭珏也很明白這一點,倘若今天她下令射殺百姓的話,那麼己方士氣將難以避免地一落千丈。
她咬了咬牙,一揮手,城牆之上匆匆奔來一群老弱蹣跚之人,這些人多是城下那些青壯百姓家裡年邁的父母祖輩,因不堪奔波不忍離鄉於是靜待城中願與碧鳳城共存亡的老人們。
這些老人在兵卒的護送下來到牆城之上,透過垛口看到了城下被驅趕著的兒孫,一時熱淚盈眶悲從中來,轉身便紛紛跪倒在地拽住眾將,哀求道:“求各位軍娘軍爺們發發慈悲,放她們進城吧,不要讓她們死在那些大軍的刀下!我們這些老骨頭甘受驅使,做牛做馬亦無怨……”
姚啟從內城快步登上城樓,身後一隊兵卒捧了無數刀劍斧錘類的利器,堆放在牆角,走到蕭珏面前來,向蕭珏一抱拳,而後指著那一堆武器對這些老人言道:“放開城門的話,外面二十萬大軍會立刻蜂湧而入,文昌軍來勢洶洶,必會屠城,所以無法放她們入城了,這些武器是為百姓們準備的,束手等死不如反抗一把,或有生機。”
老人們有些錯愕地盯著蕭珏,蕭珏點頭道:“城中百姓曾幫我襄王軍禦敵,襄王軍上下不忘此恩,因而蕭某才下令放生城中百姓,遠避兵禍,眾位老者不願離城,我襄王軍戰死至最後一卒也欲守護你們於牆後,不忍相害。不想文昌軍將她們驅趕回城,充作人盾,架梯衝城,毀爾家園,城門若開,襄王軍敗,以莊王之暴虐,傾巢之下安得完卵?她必定會屠盡城中生靈,望諸位深思。”
蕭珏的語速極快,聲音清朗有力,清亮的雙眸無端地予人以力量與信心。她神色誠懇地指了一下進入箭程的百姓們,道:“我襄王軍不欲箭射百姓,但也恕我軍絕不可能開啟城門,也不能允許她們真的幫助敵方攀城,禱天者不若求己,她們唯一的一線生機,便是這些武器,我軍現在便往城下投擲兵刃,請你們親自勸說,令親人拿起你們親手鑄造的刀器昂頭反抗,不必回頭,從兩翼殺出,逃出生天!百姓動時,蕭某可派出兩營騎兵掩護,諸位意下如何?”
碧鳳城以刀器聞名於世,這些老人中也確實不乏鑄器大師,皆不是笨人,蕭珏做為一軍統帥,能在這樣的關鍵時刻說出這樣仁至義盡的話,也確實罕見並且令人折服,老人們未再猶豫,站起身,毅然決然地率先抓起地上的各式兵刃,朝城下擲去,城牆之上蒼老的聲音綿延,滄桑而沙啞,沙啞卻有力:“孩兒們,莫為他人之兵,毀我城牆!拾起武器,側奔逃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