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女生小說 > 唐代長安與西域文明簡介 > 第66頁

第66頁(第1/2 頁)

目錄
最新女生小說小說: 種藥小仙的現代擺爛日常反派畫風突變後,男主人設也歪了殭屍:開局神格面具鹹魚吃瓜被讀心,全宗門都殺瘋了星穹鐵道:我生命星神,調教眾生重回議親前,扶草包夫婿直上青雲婚姻陰謀火影:宇智波家的六眼穿成炮灰後每天都在苟活絕色毒妃:廢材紈絝九小姐我不是信徒開局無限餘額:神秘千金她美又颯無厘頭社恐的每一天天命雙生之神妃傳綜影視:攻略之旅赫敏和她的傲羅教授穿成土匪?那就造反當皇帝!食在大宋:我的系統通山海山河獻穿成惡毒郡主,她虐渣打臉還很萌

第84節:三 佛曲考原(1)

三 佛曲考原

我們知道佛曲之名最先見於《隋書&iddot;音樂志》西涼部,約於公元後第四、第五世紀傳入中國。《隋&iddot;志》述西涼部的起原有云:

西涼者,起苻氏之末,呂光、沮渠蒙遜等據有涼州,變龜茲聲為之,號為秦漢伎。魏太武既平河西,得之,謂之西涼樂。至魏周之際,遂謂之國伎。

西涼樂既然是變龜茲聲為之,所以舞曲中之《于寘佛曲》一定也受有龜茲的影響,觀之唐代太樂署有《龜茲佛曲》《急龜茲佛曲》,2可見龜茲樂中實有佛曲一種。所謂《于寘佛曲》者或者是于寘人所創,而其樂調卻不離龜茲樂部。所以我考究佛曲來源之後,就得了下列的一個結論:

佛曲者源出龜茲樂部,尤其是龜茲樂人蘇祗婆所傳來的琵琶七調為佛曲的近祖。而蘇祗婆琵琶七調又為印度北宗音樂的支與流裔,所以佛曲的遠祖實是印度北宗音樂。

至於佛曲同印度音樂之有關係,還有一個小小的證據:《樂書》所舉唐代樂府曲調,移風調有《提梵》一曲,提梵一辭一見而知其為梵文天字(deva)之譯音。而《隋書&iddot;音樂志》紀天竺部舞曲有《天曲》,《天曲》當然就是《提梵曲》的義譯。所以唐代樂府諸佛曲與印度音樂的關係也不無蛛絲馬跡可尋。

我們再看《樂書》所紀唐代佛曲,大致有宮、商、角(《樂書》不言角調,然移風一調所屬不明,疑為角調也)、徵、羽五調。其中宮調胡名婆阤調,羽調胡名般涉調,故李唐佛曲五調中,有兩調調名顯然是外國音,乞食調大約也是譯音,而為《隋書&iddot;音樂志》所記蘇祗婆琵琶七調中的雞識調。《隋書&iddot;音樂志》述蘇祗婆琵琶七調雲:

先是周武帝時有龜茲人曰蘇祗婆,從突厥皇后入國,善胡琵琶。聽其所奏,一均之中,間有七聲,因而問之。答雲:父在西域稱為知音,代相傳習,調有七種。以其七調勘校七聲,冥若合符。一曰娑阤力,華言平聲,即宮聲也。二曰雞識,華言長聲,即南呂聲依凌遷堪《燕樂考原》南呂聲當為商聲之訛。也。三曰沙識,華言質直聲,即角聲也。四曰沙侯加濫,華言應聲,即變徵聲也。五曰沙臘,華言應和聲,即徵聲也。六曰般贍,華言五聲,即羽聲也。七曰俟利,華言斛牛聲,即變宮聲也。(鄭)譯因習而彈之,始得七聲之正。然其就此七調,又有五旦之名,旦作七調。以華言譯之,旦者則謂均也。其聲亦應黃鐘、太簇、林鐘、南呂、姑洗五均,已外七律,更無調聲。

蘇祗婆的娑阤力調,《唐會要》作沙阤調,《樂書》和《宋史》《遼史》作婆阤力調,一作婆阤調;般贍調,《唐會要》《樂書》和《宋史》作般涉調;雞識調,《樂書》作乞食調,《宋史》作稽識調。至於《樂書》之婆臘調恐怕是娑臘調之訛,即沙臘調也。佛曲之婆阤調、般涉調、乞食調與蘇祗婆七調之娑阤力調、般贍調、雞識調宮商悉同,音亦近似。所以佛曲之出於蘇祗婆七調,實屬信而有徵。唐太樂署供奉二百十六曲中,沙阤調有《龜茲佛曲》和《急龜茲佛曲》,於天寶十三載(公元七五四年)改此二曲為《金華洞真》與《急金華洞真》。太樂署供奉的曲就是蘇祗婆七調,而為燕樂一系,其中既有佛曲之名,則佛曲與蘇祗婆琵琶七調之關係因此更為明瞭。1而蘇祗婆琵琶七調又出於印度北宗音樂,今將蘇祗婆琵琶七調與中西宮調作一對照表如後:

蘇祗婆琵琶七調,據我的研究,出於印度北宗音樂,為其一派,我在《龜茲蘇祗婆琵琶七調考原》一文中說得很詳細。本文只在藉蘇祗婆琵琶七調以說明佛曲之淵源於印度,所以於此僅能撮舉大概,如要知道詳細,當參看《考原》一文。在沒有說蘇祗婆琵琶七調以前先將印度北宗音樂與西樂

目錄
開局哈蘭德模板,獎勵滿級爆射!歷經千帆,楊木依舊在橫濱宣揚魔法少女的那些天作精矯正指南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