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頁(第3/4 頁)
峻。他腳下的寧遠,如今已成汪洋大海中的孤城,旁邊只有孤零零的覺華島,尚未插上敵軍的旗幟。當此情形,膽寒是可以理解的,但那豈是袁崇煥的脾氣。單騎閱塞、夜穿山嶺,在他絕非一時衝動。他率領總兵滿桂、參將祖大壽、守備何可綱,聚集將士,整頓部伍,立誓死守:命令中左所都司陳兆闌以及都司徐敷奏率兵入城,左輔、朱梅作為外援,同時通知前屯守將趙率教、山海關守將楊麟,一旦發現寧遠潰兵,不必多說,殺無赦斬立決。 二十三日,努爾哈赤大軍抵達寧遠。別處全都望風而逃,惟獨寧遠敢戰,努爾哈赤可不信這個邪。他虛張聲勢,威脅袁崇煥投降,但袁崇煥的回答擲地有聲:&ldo;吾修治寧遠決守以死,豈肯降耳。&rdo; 努爾哈赤隨即揮師攻城。此時他們的騎兵優勢已成劣勢,因為沒有一匹馬能跳上城頭。袁崇煥早有準備,指揮士兵,以火炮弓箭猛烈還擊,戰況空前激烈。&ldo;閩卒&rdo;羅立點燃西洋大炮,不斷轟擊敵軍。火炮頻發,炮管溫度太高,發生自燃,金啟倧壯烈捐軀。通判的級別不高,但在當時的寧遠城,也算是高階將領。火炮自燃爆炸,通判當場陣亡,可見當時的戰況之激烈。&ldo;自辰至晡,殺三千人,敵少卻。二十五日佟養性督陣攻西門,勢更悍,先登,益眾。敵俱冒死力攻,城中衛之如前,擊殺更倍於昨&rdo;。 努爾哈赤連攻兩天,終究未能如願。他們雖然挖了城牆,但由於天寒地凍,城堅不墮。無奈之下,他分兵進攻覺華島。為防止寧遠守軍出援,他們連扎七營,隔斷彼此聯絡。島上兵力薄弱,雖然已經鑿開冰層,以溝為壕,但&ldo;新雪頻飛,凍口複合&rdo;,再度變成坦途。士兵們臥雪刨冰,手指都凍掉了,到底也沒能戰勝氣候。後金騎兵風捲殘雲,馳上島嶼,島上七千守軍幾乎全部陣亡,七千多商民也被殺死。八萬多石軍糧,兩千多條戰船,全部被燒毀。主將金冠死後,又被開棺割屍。 根據明朝的統計資料,寧遠城下斃敵一萬七千,接近《明史》的記載。但《滿文老檔》中的後金傷亡紀錄,卻只有五百多人,聲稱&ldo;二日攻城,共折遊擊二員、備御二員、兵五百。&rdo;袁崇煥最初上報的戰果,也只有&ldo;奴夷首級二百六十九顆活夷一名降夷十七名&rdo;。一萬七也好,五百也好,總體而言,明軍丟糧失島,當初堅持的三城也全部淪陷,損失慘重。如果錦右和覺華島水師能按照高第的命令,預先合併到寧遠,或可避免。不過損失再大,也無法抹殺寧遠之役的意義。袁崇煥獨守孤城,巋然不動,終究是個極其寶貴的亮點。就像普通人跟泰森鬥拳,打滿所有回合而沒有倒下。換句話說,它很像抗戰初期的平型關大捷。努爾哈赤也不得不承認:&ldo;自二十五歲起兵以來,徵討諸處,戰無不捷,攻無不克,惟寧遠一城不下&rdo;。因為這個原因,戰後高第和楊麟承擔了總體失敗的責任,以增援不力而雙雙落職,袁崇煥則因為獨守孤城的戰功,升任寧遠巡撫、加兵部右侍郎。 明軍的火器裝備率據稱超過七成,但可靠性小有問題。戚繼光就曾報稱,經常發生爆炸事故。就在袁崇煥血戰寧遠的當年五月初六上午,位於京師西南隅、為明軍造盔甲銃炮弓矢和火藥的兵工廠王恭廠,也發生了離奇的爆炸事件,造成半徑750米、面積達2。25平方公里的寬闊爆炸範圍,以及兩萬多人的巨大死傷。據估算爆炸威力相當於一萬至兩萬噸當量的黃色炸藥(tnt)。巨大的聲響傳播百里,天色昏黑如夜,屋宇動盪,並有靈芝狀煙雲升起。單純的火藥爆炸,不足以造成這種現象,疑似強烈地震、龍捲風、隕石、甚至超自然力量的作祟。不僅如此,死傷者的衣服都被捲去,因而全身赤裸、一絲不掛,也越發增添了神秘色彩。
</br>
<style type="text/cs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