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頁(第1/2 頁)
她實在聰慧,康熙就想看看,她究竟還能聰穎伶俐到何種程度。
從前的仁孝,陪著他度過那樣艱難的歲月。
他那個時候,有太皇太后的支援,可太皇太后年紀大了,他不忍讓太皇太后憂心,因此許多事,並不對太皇太后說。
皇后陪在他的身邊,成為他無話不談的密友,成為他最鼎力的支援。
他什麼都會和仁孝說的。
皇考說,做皇帝孤寂,是一個人的高處不勝寒。貼心人也不會明白。皇考也不是沒有貼心人,可康熙總想著,那是不一樣的貼心。貼心是貼心,而非交心互用。
他從不覺得做皇帝孤寂,他願意做皇帝,願意將這個皇考交到他手中的大清治理的極好,井井有條,萬世稱頌。
康熙就想,他還是願意再試一試的。如今的日子,比之從前,已不會叫走過而立之年的康熙覺得艱難了。他反而充滿了鬥志,充滿了激情。
就想護著一個人,同他一起走一走,經歷一番。
他想和鄢妃說什麼便說什麼,想帶鄢妃做什麼便做什麼。這樣令他舒服,自在。
接進宮的時候,只想著時時看見那張臉便足夠。如今想著,幸而接進宮中來了,所想有誤差,可所得卻極豐厚。
將來,康熙還是偶爾會想一下將來的。從將來回溯過往,他們,所有人,天下人,會看見他對鄢妃的期望的。
姜鄢的準則只有兩條。
一,大老闆讓做什麼就做什麼,為了維持舒適的生活,想要的東西,她全聽大老闆的。
二,大老闆不叫她的時候。她就閒著,躺平,吃吃喝喝,萬事不管。
康熙既然叫她去,那她就去了。
橫豎她都是聽老闆的。
但真正到了那一刻,康熙在明孝陵三跪九叩拜謁洪武皇帝,跟著的皇太子及後宮娘娘也這樣做時,給眾人帶來的震撼是巨大的。
王公大臣們都是一愣,但隨即反應過來,都跟著康熙做。
跟著來拜謁洪武皇帝的,不只是王公大臣們,還有江寧當地的學子先生們,還有許多年紀大的儒生,很多都是經歷過前朝的。
這麼多人的跟前,大清的天子,養尊處優的帝王,在陵前三跪九叩,虔誠真心,叫他們看了,瞬間便紅了眼眶,很多人熱淚盈眶嚎啕大哭。
這禮,重在了所有人的心裡。
康熙帶著胤礽,同老儒生們說話,同他們講過去,講現在,講未來。這一講,就是好幾個時辰。
儒生們哭聲震天,又深深感念康熙,山呼萬歲的聲音,甚至在山外都能聽見。
姜鄢全程跟著,保持著一個後宮娘娘該有的儀度與風姿。
偶然康熙同她說幾句話,她也是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應答的。瞧著儒生們的樣子,姜鄢心裡暗暗的想,幸而這幾日惡補了明史,又讀了好多的文章,雖然整個人讀的昏昏沉沉的,但今日看來,效果還是挺好的。
一整日下來,到了最後,姜鄢的臉都笑麻了,嘴也僵了,兩條腿都沒有知覺了。
偏康熙和胤礽父子倆興致越來越高,竟還要趁興去逛逛江寧府的集市。
「晚膳便在街市中尋些店鋪小食用吧。正好也瞧一瞧民情。看看江寧府的狀況。」康熙今日高興,同胤礽一拍即合。
姜鄢稍微休息了一下,又用了一碗桂花釀,李嬤嬤抓緊時間給她按了按腿,康熙與胤礽沐浴更衣的時候,姜鄢也去泡了泡熱水,等到換了一身衣裳重新出現在康熙與胤礽跟前時,她才覺得身體舒坦許多,就是有點兒餓。
康熙要帶著胤礽和姜鄢出去,跟著大臣們和江寧當地官員都跟著勸諫。
結果被胤礽一句話就給堵回去了。
「皇阿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