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頁(第1/2 頁)
可今日一切經歷,真像是一場美夢。是她想要珍藏在心底的美夢。
就像是她床頭掛著的這一隻好看的小兔子燈一樣,值得記一輩子。
第46章 046
太皇太后和皇太后到了杭州,便在行宮住下了。蘇杭一帶風景甚好,今年江南許多府縣都有提前預備,因此倒不懼水災。
太皇太后與皇太后便不往別處去,只在蘇杭一帶住著,順道遊覽風景。
康熙還要帶著姜鄢和胤礽先至江寧,即南京,去明孝陵拜謁洪/武皇帝。
到南京頭一晚,行宮裡,康熙同胤礽姜鄢一道用晚膳。
洗去旅途疲乏後,康熙姜鄢坐一塊兒,胤礽一個人坐旁邊,一起在院子裡坐著乘涼。
「太皇太后來信說,與皇太后同遊蘇杭,心情甚好。知道咱們還要些時日才會過去,囑咐朕不必著急,讓朕將該辦的事辦好。說大野澤之事已經傳至蘇杭,百姓街巷傳頌,都言大清盛世,對朝廷十分感念。」
太皇太后寫了信過來。康熙看了。太皇太后應該是太高興了,那寫來的信字龍飛鳳舞,若工整些姜鄢還能認,這種姜鄢怎麼也認不全,滿文也認不大好,康熙怕她費眼睛,乾脆也給她唸了一遍。
胤礽在旁邊聽著,也不必跟著看信了。
康熙還是稍微簡化了些的。太皇太后信上說,百姓們將大野澤的事到處傳頌,都在感念皇上愛民如子,對皇太子也是讚譽有加,稱大清後繼有人了。
甚至還提到了姜鄢。說宮裡的娘娘也去了河工現場,可見皇上對河務有多重視。皇上親下現場,生怕百姓生民為水災受苦,這是社稷之福,是百姓之福。
康熙第二日在小縣中的喬裝低調出行,並沒有刻意封鎖訊息,只是沒有讓人鬧出太大的動靜來。離開縣城後,康熙曾在街上帶著皇太子與后妃閒逛的事就傳開了。
有幸見過的人忍不住回味,沒有見過的人深感遺憾。那日康熙他們逛過的店鋪,待過的酒樓,都被許多人慕名而來,康熙的事跡在大野澤傳頌。
而胤礽和姜鄢的事,也在百姓之中口口相傳。太子仁厚,宮裡的娘娘亦平易近人,民心數日間沸騰聚攏,甚至姜鄢當時的打扮都開始慢慢流行起來,從前女子寬大的衣裳都改成了窄袖,雲肩也不用了,都學著姜鄢那般穿衣挽發。
康熙給太皇太后回了信。他潑墨揮毫,寫了對太皇太后的問候。康熙既動了筆,乾脆代勞了,他的話寫完了。便由姜鄢胤礽口述,將他們要說的話順著後頭寫下來。
一封厚厚的書信寫好,封妥後,令人送去了太皇太后與皇太后處。
康熙想起明日的事,同胤礽和姜鄢說:「明日流程你們都已知曉了。不過,朕令有些事情要告訴你們。」
從來帝王拜謁前朝帝陵,都是有一套固定流程的。康熙這邊也不例外。禮部制定了詳細流程來,康熙看了,修改了一些,最終定下的是他改後的版本。
可是這個版本,尚未公佈出去,改的都是康熙自己這邊的流程,王公大臣們那邊並沒有修改,康熙也沒有讓他們提前公佈出去,畢竟等真正到了那個時候,他們會隨機應變的。
而康熙要的,就是那個驚喜的效果。
可作為明日要與他一同前去的姜鄢和胤礽,康熙是要提前告知的。
「三跪九叩?」胤礽先吃了一驚,「這般禮重麼?」
康熙的改動,便是拜謁之時,要行三跪九叩的大禮。
康熙說:「洪武皇帝是明開/國/之君,你不是在看才修出來的明史麼?朕說洪武皇帝崛起布衣,統一方夏,經文緯武,為漢唐宋諸君之所未及。你從來都很是贊同。保成,別忘了咱們來江南的目的。這禮,不重。」
胤礽當然明白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