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古樂藝術館(2)(第2/3 頁)
伏羲古琴有十三絃,後來變成了七絃。
“來!這個是‘磬’是一種打擊樂器,相傳是一個叫雲叔的人所造,但此人是什麼時期的人卻無從考證,大概是春秋時期或是春秋之前的人。”
還有這個古樂器名字好似古怪!沈雨頡念道:“‘箜篌’這個我好像沒見過。”
“這個也可以去掉‘竹’字頭念‘空侯’它是一種撥絃的樂器,是漢武帝時一個樂伶侯調發明的,樂器中的那個‘侯’字是為了記念他,那個‘空’字是因為這個樂器聲‘坎坎’而來。古時‘空’、‘坎’是同音詞。”
沈雨頡:“這個我知道‘古箏’!”
白妃雅:“那大哥哥知不知道這‘古箏’是誰發明的?”
沈雨頡笑了笑說:“這個當然由你來說了,我可沒你那麼深的博學!”
白妃雅:“這‘古箏’是秦國大將蒙恬發明的!”
沈雨頡:“怪不得我對這‘古箏’這麼情有獨鍾了,原來是蒙恬將軍造的啊!他可是我的偶像哎!他還發明瞭毛筆,毛筆中以湖筆為最。”
白妃雅笑著說:“美的你!偶像。看來他還是個發明家。”接著:“來!過來這邊看這個你認得不?”
沈雨頡:“你還真當我什麼都不懂啊!這個麼是‘笙簧’!”
白妃雅:“算你還有些見識!”
沈雨頡:“怎麼能說還有些見識,你這不明擺著說我不懂嗎?”
白妃雅:“那就請大哥哥說說它的來歷?”
沈雨頡:“不好意思!這個我還真知道!”
白妃雅:“please!”
沈雨頡:“這個應該算是最古老的樂器了吧!比起你剛才吹的那個壎還要古老吧!”
白妃雅:“這個也沒法比,必竟我們不是考古學家,就算是也不一定知道他們確切的時間,是什麼時候誰發明的,必竟有些古樂器時間太久遠了,有的也只是一些傳說故事,這也說明音樂是最美的傳遞!”
沈雨頡:“對!你說的太好了,音樂絕對是最美好的傳遞!那現在我來說說故事了。”
這個笙簧是由女媧發明的,在一些古典中都有記載,其形制其實是很簡單的,就是把一根笙管插入匏中,這匏就是‘葫蘆’,製成笙鬥,又將簧片納入其中,這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就是笙簧,再經過漫長的歷史也就演變成今天這個樣子了。
這個笙簧的結構卻寄寓著伏羲和女媧兄妹二人同入匏中逃避洪水,從而的再造人類的神話傳說。雖然女媧捏土造人是一個美麗的神話,這也是人們對女媧大神的一種信奉,也是人類對生命起源的一種探索精神,看起來是那麼的荒謬,卻也能體現當時落後的社會群體向前發展的趨勢。而這笙簧卻是真真正正存在的,而且還流傳了下來。
白妃雅笑著點頭說:“說的真不錯,有點兒意思!那過來看看這個是什麼?”
沈雨頡:“這個不是笛子嗎?”
白妃雅:“錯了!”
沈雨頡:“這個不是笛子,那就是簫了。”
白妃雅:“也不是簫!”
沈雨頡:“那是啥?”
白妃雅:“這個叫‘篪’念‘chi’第二聲。”
“你來仔細看看,這個東東的長度,是不是和笛子、簫都不一樣,它長一尺一寸,而且有十個孔,但不同的古書上有不同的記載有的說是六孔,有的說有八孔,但真正的‘篪’是十個孔的,這裡的這個也不是真正的‘篪’,不是蘇成公發明的那種十孔的‘篪’,也只不過是一個參考罷了。”
他倆饒有興致的看著古樂器,雖然有些只是仿製品,可在白妃雅的講解下沈雨頡又認識了不少古樂器和一些相關的知識和有趣的神話、故事,這讓沈雨頡對古樂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