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誰看山河,誰過山河?(第2/5 頁)
生精殆盡,眾生泯喪。
直至一年的九月初六,太歲逢節而至,即欲吞食天地之靈,為非作惡之際,只聽一聲雷炸,嚇的它是匍匐在地抖如篩糠。
天地昏暗,烏雲滾滾中,只見一身著紫衣白紋女子赤足而來。
她眉心金印,神光威爍,天光與共,直直將昏暗的天地間照亮。
一聲雷,昏暗的天地張燈結綵,二聲雷,失色的萬物如逢春至,三聲雷,兇惡的邪祟屁滾尿流抱頭鼠竄。
那神女以掌擊鼓,聲聲滾雷,還山河於無恙,生天地之靈韻。
聲聲雷,鼓不停,邪祟除,天下安。
自此,神女擂鼓祛邪祟的故事流傳神洲天下,人們為了紀念那位擂鼓神女,將她留下來的鼓俸為聖器,取其名曰:日冕。
而在民間,它被稱作“九月雷”,是一種世代傳遞且源遠流長的民族文化。
民間的能工巧匠們會將它製作出來擺放在諸如衙門,關口,或城門之前,有的佈置於左右,有的放置在中間,而有的,則在高處,或極高處。
而這九月鼓也會因為地方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擺放方法和製作方法。
但只有一個講究,那就是擂鼓者皆為且必須為女子。
其一這是對萬年前那位神女的恭維與敬重,其二,神驍人以為,天地二極,陰陽調和,女子陰柔,雷鼓至剛,剛柔並濟,可通天合。
在東地,女媧城與燧皇城,九月鼓用以柏木製作,以紗布絲綢為鼓膜,用地草根編制而成。
被用以懸掛於門庭之上,用於鎮宅。
還有的,每逢佳節會被製作成一張大鼓,鑄高臺,放置於中心,東南西北擺置四副空白畫紙,用以柳條鞭鼓。
在西地,伏羲城與天君城,九月鼓以桃枝編織,用梅乾支起,再以花網纏繞用以鼓膜。
被放置於極高的高臺之上,且非常遠,用於祈福。
每逢紅白喜事,南地的九月鼓就會被掛放在神庭門之上,撩以青藤樹根用以烈火炙烤編織而成的花球來回砸擊。
來回不可半途掉落,否則願不能成,意不能達。
在南地,盤古城與玄女城,九月鼓以雷擊木製成長棍。
其上雕花,纏繞柳條,棍頭以紅繩捆綁由檀木製作而成的鼓面,不過人頭大小的雙鼓,再以浸染硃砂的紅布作為鼓膜。
被用於每年學年大考時,舞擂以求擲筆有聲,下筆有神。
在北地,羲和鯤鵬金烏三城,九月鼓以畫而成,落筆於宣紙之上,鼓成之後,被繪上圖畫的那一面壓於底下,人踏足而上,以舞擂鼓。
每逢行軍開陣,以做征討之時,喚得凱旋,歃血而歸。
“這一不是新春佳節,二不是開陣點兵,三不是學子逢科,四不是邪祟當道,敲這個鍾是幹什麼的?況且,也沒你說的那麼氣勢恢宏啊。”
關於周登樓所說的,神白鬚雖然肯定的點了點頭,可對比他說的,剛才的鐘聲確實差了點。
“我也沒說是啊?”
神白鬚罕見的白了一眼周登樓。
而此刻,兩人已經穿過千重御道,來到天都府下的“按眉寺”。
這座廟宇已經有兩千年的歷史,作為一個寺廟,其內非但沒有擺置那些神佛天羅,更沒有金剛羅剎,有的,只是古雅質樸的古風格調建築。
兩人穿過門院,身至一棵參天槐樹下,那槐樹枝蔓粗壯如人身,主幹的粗壯甚至要六七人圍抱才能丈量。
這一整棵參天槐樹完全籠罩了這片巨大四合院的天空,蔥蔥郁郁,風吹絮絮。
而在那槐樹之下,有一身著白袍的僧人,他一手付後,一手單手立掌於胸前,而在他一旁,有一位青袍小和尚,手裡拿著掃帚,清掃落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