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第1/4 頁)
番後,又歸附了秦國。
公元前314年,秦軍擊敗趙、魏、韓三國,奪取了大片土地:趙國的中都、西陽,魏國的曲沃、焦都盡為秦國所擁有。魏、韓兩國的實力大大受損,接連依附秦國,於是秦國把目光放到了楚國身上。張儀的首要任務,就是破壞齊、楚兩國共同抗秦的盟約。為此,張儀故伎重施,假裝被秦王免除職位,跑到了楚國。楚國政治極其腐敗,張儀用重財厚禮收買要人靳尚和懷王的寵妃鄭袖,他們便向楚懷王推薦張儀。張儀見了楚懷王,極力分析齊、楚結盟的危險,鼓動楚國與齊國斷絕關係,並饞言說如果楚國能閉關絕齊,秦王會把六百里土地獻給楚國,並讓秦、楚聯姻,結為兄弟之國。昏庸而又利慾薰心的楚懷王不顧陳軫和屈原的反對就答應了,而且生怕齊國不知道,還派人手持楚國符節,跑到齊國去辱罵齊王。齊王大怒遂決定與秦結盟。這是,張儀告訴隨行的楚國將領,自己答應楚王的,不是六百里商、於之地,而是自己的奉邑六里。楚王得知此事大怒,起兵十萬攻秦,卻被齊、秦聯軍擊敗,折兵八萬!並被秦國奪走丹陽、漢中之地。楚王不甘失敗,又調舉國之兵攻秦,再次大敗,只好再割兩座城池與秦國講和。楚懷王不檢討自己,卻怨恨張儀欺騙他,欲殺之而後快。秦王提出用商、於之地換取楚國黔中之地,楚王竟然答覆,只要得到張儀並親自誅之,願將黔中之地奉送。張儀不顧個人安危,隻身付楚,買通寵臣靳尚和夫人鄭袖,使楚王改變了對自己的態度。之後,他向楚王提出,他可以向秦王建議不要黔中之地,兩國太子互為人質,永結親盟。楚王對此十分高興。於是,就這樣,齊楚兩國也背離了“合縱”與秦國結盟。從此以後秦國的巴蜀與漢中連成一片,既排除了楚國對秦國本土的威脅,也使秦國的疆土更加擴大,國力更加強盛。
公元前311年,張儀前往楚、韓、齊、趙,燕等國進行遊說,使得五國連橫事秦。同一年,張儀因功封得五邑,封號為武信君。同年,秦惠王去世,對他一直深惡痛絕的秦武王繼位,齊國因為受到張儀的愚弄,派人前來譴責張儀。張儀頓覺自己在秦國已無立足之地,便想離開秦國。他對一心想擴大領土的秦武王說:";現在齊王最恨我張儀,還揚言我在哪裡,齊國就興兵###哪裡。既然如此,我們可把這股禍水引到魏國去,等魏、齊交戰的時候,大王就趁機攻打韓國,威脅周室、挾持天子,進而掌握天下版圖。";秦武王聞言很高興,覺得這是個好辦法,因此隆重地護送張儀去魏國。
張儀到了魏國以後,起初形勢確實如此發展。魏襄王害怕了,張儀為他擔保說一定能讓齊國退兵。張儀派心腹以楚國使節的身分晉見齊王,把自己與秦武王定的計劃告訴了齊王,齊王於是罷兵而去。張儀輕鬆讓齊國退兵,自然獲得了魏王的寵幸,擔任相國。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310年,張儀死在了魏國。
張儀在商鞅變法的基礎上,“外連橫而鬥諸侯”,與秦國的耕戰政策相配合,運用雄辯的口才,詭譎的謀略,縱橫捭闔,遊說諸侯,建立了諸多功績,在秦國的政治、外交和軍事上成為舉足輕重的人物。他在風雲多變的險惡環境中,主要憑藉外交手段,採用連橫策略,“散六國之縱,使之西面事秦”,使秦國的國威大張,在諸侯國中產生了巨大的威懾作用。孟子的弟子景春稱讚說:“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張儀使用軍事和外交手段,使得秦國“東拔三川之地,西並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漢中”,這為秦國的霸業和將來的統一起了積極的作用。
朝秦暮魏的公孫衍
公孫衍,戰國時期縱橫家。號犀首,魏國陰晉(今陝西華陰東)人。初在秦國任大良造(掌握軍政大權的高官)。後至魏國任將軍,主張合縱抗秦。公元前323年發起並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