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頁(第2/2 頁)
括《東皇太一》、《雲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東君》、《河伯》、《山鬼》、《國殤》、《禮魂》等十一篇。除末篇《禮魂》是送神曲外,其餘每篇祭一神(聞一多、鄭振鐸等認為,首篇《東皇太一》為迎神曲。見黃壽棋、梅相生《楚辭全譯》注(貴州人民出版社出版,1984年第1版)。
所祭鬼神,包括天神、 地祗和人鬼三類。《漢書&iddot;地理志》說:&ldo;楚人信巫鬼,重淫祀。&rdo;故屈原筆下的《九歌》,是楚人崇尚巫術之風的直接反映,表現了楚國原始的巫術宗教活動長盛不衰。《九歌》想像豐富,語言精美,充滿浪漫氣息,具有極強的藝術魅力。
另外,《招魂》、《大招》兩篇 作者是誰,說法不一。前者,司馬遷歸為屈原作品,王逸則認為宋玉所作。所招之魂,說法亦不一,除說宋玉招屈原魂外,還有屈原招楚懷王魂和屈原招自己生魂兩說。後者,有說作者是屈原,亦有說作者是景差。
招魂是楚國巫術宗教活動的一種形式。《招魂》想像奇特,鋪張豐富,內容和形式結合得極其完美,是一篇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的作品。《大招》也是招魂詞,所招之魂,有說是屈原招自己生魂,有說是景差招屈原之魂。其結構、寫法亦與《招魂》相似。
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他的詩篇光彩照人,開闢了詩人從集體歌唱到個人創作的新時代。他獨闢蹊徑,兼收並蓄,吸收民間詩歌形式,創造了句法參差靈活的新體裁。他廣泛地吸收了民間豐富的神話傳說,發展了積極的浪漫主義的創作方法。他承繼和發展了《詩經》的比興手法,&ldo;寄情於物&rdo;、&ldo;託物以諷&rdo;,富有藝術感染力,所比之物也更具有美學價值。屈原無論從思想品格到創作方法,都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司馬遷說: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