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出戰(第2/6 頁)
冷峻的聲音帶著疲憊,自後金入犯的這二個多月來,他宵衣旰食,日夜操勞,身體的疲憊已經到了極限。
大殿裡一陣沉默,眾人的目光都看向立於群臣首位的首輔韓和次輔李標。此時韓離職的趨勢已經很明顯了,他自己也已上疏稱病請辭,但如此軍國大事,皇帝既然發問,作為仍在任的首輔,韓自是不能裝聾作啞。
思忖再三,韓正待開口對答,卻見身旁站立的次輔李標出列答道:“陛下,自上月永定門外一戰失利,京畿各處之兵不下十萬,皆縮守城內,不敢出戰,是以虜兵益為猖厥,狼奔豬突,集兵各處犯擾而無後顧之憂。依臣見,亟需整軍出戰,方能掌握主動,而不致困以待攻。”
韓一旦離職,這首輔的位子就是李標的。是以崇禎發問,韓一時未能遽答,李標便站了出來搶先表明姿態。
崇禎微微頷首,自滿桂和申甫兵敗後,明軍便畏後金軍如虎,龜縮城內不敢出戰,任後金軍在京畿四處縱橫劫掠,雖說是避其鋒芒,但終歸不是長久之計。如果沒有野戰力量能與後金軍正面對抗,一味地困守城池被動挨打,那豈不是後金軍想在境內待多久就待多久,想打哪裡就打哪裡?
“李卿此言甚善。只是各處兵力皆以守城為務,防守尚且不足,又有何人能領軍出戰?”崇禎向兩側侍立的大臣巡視一週,目光落到兵部右侍郎劉之綸身上。
這劉之綸原是個翰林御史,四川宜賓沙溪人,早年為諸生時,正值天啟元年的“奢安之亂”。四川永寧今敘永宣撫司奢崇明及貴州水西今大方一帶宣慰司安位叔父安邦彥發動叛亂,面對叛軍來攻城,劉之綸登城鳴鼓,帶領鄉人防守,前後歷時五個月,他在實踐中學習和掌握了一些軍事知識,其作戰方略頗為蜀人所稱道。
崇禎元年劉之綸中進士,授庶吉士,入翰林院。在此期間結識了同年進士金聲,二人成為莫逆之交,相約研究邊防軍事,為國效力。崇禎二年己巳之變,後金軍入塞,劉之綸和金聲將自稱身懷絕技的遊民申甫推薦給崇禎。崇禎召見申甫後,立即授予其京營副總兵之職,同時授金聲以御史銜參軍,授劉之綸協理戎政兵部右侍郎。
滿桂在永定門外兵敗後,申甫臨危受命,帶領七八千臨時召募拼湊的人馬出城夜襲後金軍,兵敗身死,數千人引頸受刃。因此朝中大臣對於劉之綸和金聲多有指責,說他們不懂軍事,所薦非人。劉之綸不勝憤悲,屢次自請帶兵出城作戰,先是請帶京營兵出戰,朝廷不許,又請帶關外川兵,又不許。劉之綸便自己召募了幾千兵馬,又收集了幾千零雜的勤王軍,拼湊了一二萬人,衣甲兵器糧草馬匹一時都沒有裝備,劉之綸向崇禎尋求支援,崇禎勉力給他撥了一半的軍費,剩下的費用由劉之綸自己到處借錢籌措解決。
“臣願領軍出戰!”劉之綸從群臣中挺身而出,對崇禎慨然長揖,“臣所募兵萬餘人,雖屬草創,但將士一心,同仇敵愾,願為陛下效死殺虜!”
劉之綸說這話還真不算吹牛。在歷史上,他領軍出戰,雖然戰績不大,但面對強悍的後金軍,他的兵不降不退、不散不潰,和後金軍死扛到底,劉之綸本人也戰死疆場,兌現了他忠君報國的諾言。
“臣此番出城作戰,不滅虜軍,誓不還入京師之門!”劉之綸這是準備拼了性命,沒打算回來了。
“只是臣兵初募,訓練器械皆有不足,請陛下撥京營兵一千以為勁銳,隨臣兵一起出戰,俾能大收殺虜之效。”
劉之綸的意思,他的兵跟後金軍死磕拼消耗是可以的,但要真起到殺敵的效果,還是需要有正規野戰力量的參與。
看到劉之綸的一番慷慨激揚之語,崇禎微微點頭,以示讚許。只是這調撥京營之兵隨行作戰,他還一時拿不定主意。
“陛下,京營之兵不可輕動。”兵部尚書梁廷棟趕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