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阿卡迪亞人的念頭(第2/4 頁)
有兩三萬人吧。在這種情勢下,若我是齊國人的話,也會感到害怕。”
“沒錯,在整個北美東海岸,除了我們法國人,還有英格蘭人和西班牙人。齊國人在這裡,屬於絕對的少數派,在新斯科舍地區,更是如此。以後,這位親王殿下想要釋出必要的政令,必須要徵求我們的意見。所以,我強烈要求,在斯科舍地區建立議會,以此充分維護我們法國人的利益。”
法國北美領地——新法蘭西的人口規模曾在路易十四期間,有一個快速增長階段,尤其是在1663-1673年,法國政府在鼓勵移民的同時,還在法國本土大量招募“國王之女”,凡是符合條件的單身婦女只要接受王室條件來到新法蘭西嫁給殖民地單身男子,就會獲得王室給予的30裡佛爾的嫁妝(相當於一個契約勞工一年工資的2\/3)。
儘管,因為戰爭的原因,導致法國財政趨緊,在1673年停止了這種“國王之女”的招募,但透過這種資助,先後有將近有八百名婦女來到法屬北美領地,為該地區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截止到1725年,整個新法蘭西領地擁有法國定居者三萬二千人左右,在地廣人稀的北美大陸,雖然比不上人丁興旺的英屬北美領地,但在初來乍到的齊國人面前,那絕對是一股非常強大的力量。
二十多年前,在《烏得勒支和約》當中,法國人被迫將紐芬蘭與阿卡迪亞割讓給英格蘭,哈德遜灣沿岸的獨佔權包括從蘇必利爾湖去往北部水域的通道,也全部割讓給英格蘭哈德遜灣公司,法國從沿岸所有哨所撤離。
丟失了阿卡迪亞,法國損失最大,因為英格蘭海軍要強於法國,若是英格蘭將阿卡迪亞變成進攻前沿基地,整個新法蘭西都要面臨英格蘭海軍的威脅。於是,戰後法國人便全心經營羅亞爾島(今布雷頓角島),在該島的最東端修築了路易斯堡,以取代原阿卡迪亞的羅亞爾港,試圖防禦英格蘭海軍自新斯科舍的進攻。
初期,統治阿卡迪亞人的英格蘭人認為他們會接受統治,也沒有采取過激的行動,也沒有將他們驅逐出新斯克舍,所以統治者與被統治者雙方謹慎地維持和平。經過十餘年的和平穩定發展,昔日的法國居民點,在異族卵翼下迅速繁榮起來,人口從1700年的兩千人增至1726年的六千餘人。
這些法國後裔阿卡迪亞人雖然淪為英格蘭殖民地居民,但能很快就適應了外族統治,甚至可以兩面討巧,既與英格蘭殖民地做貿易,也與新法蘭西領地繼續愉快地做買賣。
由於沒有原來法國殖民總督和領主的剝削和兵役,也沒有英格蘭人的干擾——這些法國後裔甚至無需繳稅,在天主教的撫慰下,阿卡迪亞人依靠築堤防禦芬迪灣海潮的侵襲,在富饒的土地上過著悠閒而舒適的生活。
然而,世事難料,四年前,英格蘭人與齊國爆發戰爭,竟然被人家萬里遠征給擊敗了,海軍損失慘重,本土被封鎖,最後不得不委屈求和。
英格蘭人根本不顧阿卡迪亞人感受,毫不猶豫地將新斯克舍和紐芬蘭甩手丟給了齊國,以換取雙方早早結束戰爭。
城頭大王旗的突然轉換,讓新斯科舍的阿卡迪亞人有些發懵,一時間不知道該以何種心態和舉動來應對這種局面。
短短十餘年,他們居住的土地居然三易其主,而且迎來的統治者還是一個與歐洲大陸宗教和文化截然不同的東方人。
當那位來自齊國的親王殿下來到羅亞爾時,向他們宣佈,新斯克舍和紐芬蘭島都是他的封地,並且按照他們皇帝的敕令,上述兩地也被重新命名為陳州,所有的阿卡迪亞人都將是他的子民。
對此,阿卡迪亞人並未表示任何反對,齊國人既然能擊敗強勢的英格蘭人,那麼他們理所當然地享有這片土地的統治權。
不過,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