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頁(第1/3 頁)
因參謀長羅忠毅未到職,粟裕還兼任江南指揮部參謀長,主管了作戰、訓練、後勤及地方政權建設等全盤工作。陳毅於1940年農曆除夕寫了一副對聯:&ldo;輕裘緩帶羊叔子,食少事繁諸葛公&rdo;,以古代名臣羊叔子與諸葛亮做比,熱情而真誠地稱讚粟裕。
國民黨製造&ldo;皖南事變&rdo;並宣佈取消新四軍番號後,陳毅與劉少奇於1941年1月18日致電中央,建議&ldo;在蘇北成立新四軍軍部,並以陳代軍長。&rdo;1月20日,中央接受陳、劉的建議,任命陳毅為新四軍代軍長,張雲逸為副軍長,劉少奇為政委。原蘇北指揮部(江南指揮部改稱)所屬部隊改編為新四軍1師,隨後又成立蘇中軍區、蘇中軍政黨委員會和蘇中行政公署,粟裕被任命為1師師長兼政委、蘇中軍區司令員兼政委以及蘇中軍政黨委員會書記,開始獨立擔負起一個戰略區的領導和指揮重任。任新四軍第一師師長、蘇中軍區司令員
時的粟裕。
從1939年8月至1941年1月,是陳毅、粟裕兩人歷史上最為融洽和諧的共事時期,&ldo;陳不離粟,粟不離陳&rdo;的形容顯然是十分恰當的。
此後,陳毅隨軍部先駐鹽阜區,後駐淮南區,粟裕隨1師師部駐蘇中區。因各根據地處於相對獨立的狀態,陳粟之間直接聯絡甚少。1941年8月5日,陳毅與劉少奇報告中央軍委:&ldo;敵佔鹽城、控制蘇北水網地區後,在蘇北建立華中總的戰略根據地之任務現已無法達到,將軍部6000餘人縮編到1000人以下,根據地工作交各師負責。&rdo;獨立負責蘇中根據地的粟裕則在黨政軍各方面創造出許多驕人的成績。1942年2月15日,劉少奇在華中局第一次擴大會議上作總結報告,給予粟裕很高的評價,指出:&ldo;我一師幾年來工作是獲得了最大的成績,在抗戰中建立了最大的功勞。在我全軍中以第一師部隊作戰最多,戰果最大&rdo;。後來劉少奇在向毛澤東匯報時還曾說,在新四軍發現兩個人才,一個是粟裕,仗打得最好;一個是鄧子恢,是農村問題專家。由於粟裕的卓越表現,中央軍委於1942年3月16日電令新四軍6師部隊統一由1師指揮。10月26日,中央軍委、總政治部進一步電示:&ldo;一、六兩師領導機關對內合併,由粟裕同志統一指揮&rdo;。此時起,粟裕開始負責新四軍兩個師的領導工作。
1943年11月25日,陳毅因黃花塘事件被迫赴大後方延安。根據中央指令,由張雲逸擔任代理軍長職務。此後,新四軍軍部由代軍長張雲逸、政委饒漱石負責。陳毅在延安有近兩年時間,與始終堅持戰鬥在抗日前線的粟裕遠隔萬裡,分處抗日戰場的前後方,顯然不好以&ldo;陳不離粟,粟不離陳&rdo;來解釋了。
華東野戰軍的代表--粟裕(13)
1945年 11月,粟裕任華中軍區副司令員兼華中野戰軍司令員,與任新四軍軍長、山東軍區司令員兼山東野戰軍司令員的陳毅分屬華中軍區和山東軍區。從這時開始,直至1946年10月,陳粟分處山東、華中戰場,開始了較長的關於先內線作戰還是立即外線作戰以及戰略出擊方向和出擊時機的爭論時期。
1940年7月,陳毅、粟裕率部向黃橋進軍途中。綜上所述,1947年1月華東野戰軍成立前,陳毅、粟裕實際在一個指揮部合作共事,互相影響、啟發的時間是1939年8月至1941年,加上其他偶爾相聚的時段,共約兩年半的時間。與郭化若所說的&ldo;由於工作需要,陳、粟之間有分有合,而且分多合少&rdo;是一致的。
1947年1月,華中野戰軍和山東野戰軍正式合編為華東野戰軍。陳毅為司令員兼政委、粟裕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