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八路軍節度使——第十一章:新概念戰爭(1)(第1/4 頁)
周廣順元年八月十五中元夜,就在家家戶戶喜慶月圓安縣城當中突然間響起了宵禁戒嚴的鐘聲,大批穿著深青色疊布軍服手持刀槍的軍人衝上了街頭,開始在各個街口設定哨卡,裡坊司正們則帶著人挨家挨戶通告縣城戒嚴的訊息,囑咐居民不要外出上街。縣城內的三個軍營軍官都被召集了起來,士兵則被遣散了回營房去。
就在這些還未曾接受改編的彰武軍軍官們暗自猜疑惴惴不安時,八路軍延安團副監軍使兼廂兵甲團監軍使致果副尉婁紹武在一隊全副武裝的八路軍士兵的扈從下走了進來。
八路軍是個新設的軍鎮,這個軍鎮以延州城外的豐林山為鎮所,據說取鎮遏丹、鄜、、綏、夏、鹽、靈、慶八路交通樞要之意。這個軍鎮的老大乃是一年來在延州翻雲覆雨聲名鵲起的延州防禦使忠武將軍李文革,此人在一年前還籍籍無名,是在去年八月份延州的兵變當中嶄露頭角的,據說他那次在膚施縣當街砍殺九名亂兵,令亂軍膽寒,兵變遂平。
於是此人便開始了在延州藩鎮內部奇蹟般地崛起,由一介白丁被擢為陪戎副尉,佐領一隊,隨即在去年年底以這點兵力在當時的州城如今的延安縣內發動兵變,挾持節度,開倉放糧,做下了許多駭人聽聞的大事,當時據說這位傳奇人物大手一揮便給彰武軍全軍將士發了半年地糧餉。這件事曾經在軍中被頌揚了好一陣子。如今誰都知道,延州城中原先權勢熏天高不可攀的高侍中早已管不了事了,如今九縣之內最大的便是這位上個月剛剛被皇帝封為忠武將軍延州防禦使的李文革大人了。
一年之間由籍籍無名的一介匹夫成為正四品將軍,這位李將軍想不出名都難。
見過此人的人不多,在傳聞中,此人身長九尺。生得虎背熊腰,巴掌伸開有蒲扇大小,眼睛瞪起來像兩個銅鈴,聲如雷鳴,天生神力,能用雙臂生生將人撕成兩半。
這個說法有很多人相信,因為膚施縣許多百姓家過年時貼地門神就是這副樣子,據說今年的門神不是敬德和叔寶兩位傳統大佬。恰恰是這位新出道的李將軍。
據說今年四月份,他帶著一營兵在蘆子關外一次便砍翻了三百多黨項人,拉回來的人頭足足堆了五輛大車。
若說如此兇狠的角色身材瘦小相貌晦氣,善良淳樸的延州人民是決計不會相信的。
李文革這支八路軍是在四月份蘆子關戰事結束之後開始正式籌建的。之所以取名為八路軍,主要是受他在另外一個時空地祖父影響。既然自己陰差陽錯穿越來到了延州,建軍又恰恰建在寶塔山上,不叫八路軍,以他那貧乏的想象力實在是想不出還有什麼名稱比這個更貼切。
彰武軍的名字確實從字面上很好聽,然而李文革卻不喜歡,這個軍鎮番號在高家的手裡已經變成拆爛汙和廢柴的代名詞了。一提起彰武軍。幾乎全關中的人都認為是個笑話。李文革不準備承襲這個軍鎮番號,有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因為彰武軍的形象實在太差了。對於敵軍他們純粹是擺設,對於友軍他們純粹是累贅,對於黎庶他們純粹是禍害。
這麼一個軍鎮番號,李文革實在有些看不上眼。
八路軍這個番號不僅僅對於李文革手下的軍官們來說很新鮮,就是對李彬秦固等飽讀詩書通曉經史的文人而言這個番號也夠奇怪的了。以前地軍鎮名號要麼強調大義的名分要麼強調其軍鎮使命或者武勇。不過以地名命名的軍鎮倒也不是沒有。比如朔方軍,再比如河東軍。不過這些軍鎮多是一些歷史悠久的傳統藩鎮,大多自天寶年間便開始設鎮了。
雖然建了軍,但是李文革手中並沒有足夠組建起一個軍的兵力。因此實際上軍鎮番號雖然打了出來,實際上軍以下卻只設定了兩個團級的單位。
李文革在這個新地軍鎮中改革了指揮編制體系,在營之上設定了團的建制,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