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頁(第2/3 頁)
因壽王手拍炕桌,凝聲說了句,&ldo;既然諸位大人向本王請願,要本王救百姓於水火。本王便勉為其難,為百姓謀這個福祉!&rdo;
第74章 蘇州
壽王做過類似的事情,這一回做起來便算輕車熟路,前一回還要想辦法避過嚴順恩,費些周折,這一回則是半點障礙也沒有。內閣在孔首輔的帶領下給他出了文書,再用他手中偽造的兵符,交由禁軍副統領去禁軍軍營調兵。當然,這一切做得都不動聲色,畢竟調兵逼宮這事張揚不得。事情還沒成為定局之前,弄得民心大亂才是最要命的。只要大局一定,再亂都不怕壓不下來。
卻說皇城禁軍是駐紮在京城東面郊外,這番聽從壽王調遣,要從東郊去到西郊,越城而過少不得要引起動盪。當年那回謀反,他沒敢呼叫太多禁軍,也是晚間悄悄入城進的宮,怕生亂子。也因為人數不多,所以在老五帶兵入城阻止後,就沒有得手。但因老五帶兵急急闖入宮門,就打亂了局勢。
經過上一回失敗的教訓,眼下這回壽王自然是用盡全力,讓禁軍副統領把所有能調的禁軍全部調離軍營。他坐鎮作首,帶領一行人浩浩蕩蕩從城北郊外繞行。在不影響城中百姓正常生活的情況下,把兵力帶到城西金明池。京城方圓也有二十里地,走著跨過整座城,便是步伐快的,也要一個時辰。
然這事也不能做得隱秘到什麼人都不知道,再說皇孫那處得到壽王已從東郊調兵的訊息後,便暗下領一行人出宮快馬加鞭直奔鄰近秦州和汾州去借廂軍。和老皇帝擬下的計劃是,借到兵後,騎兵快馬先行趕去京城西郊支援。餘下步兵快著步子再趕過去,這麼一波接一波,能拖住時間,最後也能擊敗壽王,保下老皇上的命。
所以,皇孫做的這事兒就是趕時間的事情,別的沒有太多顧慮,只怕稍晚一步可能就再也看不見他的皇爺爺了。然就在他和手下的人借到廂兵往回趕的時候,他手下的人拉住他,忽悄悄問了句:&ldo;殿下可有上位之心?&rdo;
這個問題問得意圖十分明顯,如有上位之心,現在就故意稍放慢些步子,等壽王和皇上在金明池自相殘殺。以壽王的兵力,肯定能將皇上一干人等擊殺。到時他們趕到,以誅殺亂臣賊子的名頭將壽王拿下,那麼皇位自然就是他的。
皇孫沒想過這問題,只蹙眉看手下的人,說了句:&ldo;那是我皇爺爺。&rdo;
他手下的人道:&ldo;皇上和壽王不是親父子麼?&rdo;
所以在皇權面前到底有沒有親情,無人能說得明白。古來成霸業者,誰不是無情冷血的?生在帝王之家,就從來沒有父子親情,沒有兄弟如手足之話。或許起初也是有的,但權力擺在眼前時,也就從了人之本性。
那廂壽王帶領二十萬禁軍,直奔城西金明池。軍後亦有擁護壽王的好些朝臣跟隨,想著壽王此番成功之後,直接就擁立他為皇帝。他們全部冒著殺頭的危險,把自己的未來前程押在壽王身上。當然,他們之所以敢這樣,也是認定了老皇帝無力迴天罷了。在二十萬大軍面前,即便他是真龍天子,又有什麼手段抵抗?
禁軍的左副統領卻有些顧慮,路上對壽王說:&ldo;正巧幾天前兵部把軍中的兵械武器都收回去清點,到今兒也沒全發下來。現在有的一些裝備,只是□□和大刀,沒有□□,也沒有盾牌。&rdo;而金明池的中心建築在水上,老皇帝帶走的三千禁軍剛好是水軍。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