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3/4 頁)
爺爺眼裡都是一樣的親孫子。所以,從血緣上說,他們確實不遠。
那情感不近,又是從何說起呢?
事情還得回到馮必書那兒去說。若水的母親雖是馮必書的二房媳婦,但她在家裡的地位卻比頭房媳婦高。一來,她先給必書生了兒子,為馮家傳宗接代立下了頭等“汗馬功勞”;二來呢,她能說會道,善於察言觀色,總會說些讓婆婆高興的話,總能做出婆婆愛吃的飯,討得婆婆十分喜歡;三來,她年輕,又比頭房媳婦長得多幾分姿色。就因了這三樣兒,她很得丈夫的寵愛。得了寵愛,地位自然就不同。身份雖是小老婆,但實際卻是家裡的內掌櫃、實權派。
若水三十歲的時候,馮必書就讓他以長子的身份接了班,主管家事。
一轉眼,長孫成泰也長大成人,十八歲上也娶了媳婦。
馮必書是在剛過了六十三歲生日之後沒多久去世的,走得相當突然。那天吃晌午飯時,他像往常一樣,威嚴地坐在椅子上,等候吃飯。二兒子若智的媳婦端了一碗臊子面過來,恭恭敬敬把飯放到他面前,然後再小心翼翼把一雙筷子遞到他手上。就在他接過筷子要挑碗裡的麵條時,突然頭一歪竟從椅子上出溜下去了。全家人趕緊一邊把他往起扶一邊大聲呼喚,他卻一句話也沒說就斷了氣。
第06章 捉姦無獲小人失望 看戲受驚老嫗中風(2)
必書去世後,大哥若水順理成章就成了主宰家事的掌舵人了。若愚的母親、妻子、兒子成泰和剛過門不久的兒媳都是老實本份人,除了努力作務莊稼、操持家務之外,從不多事。一大家子人就這麼過活著,本也其樂融融。可是,若愚沒想到父親去世剛一年,大哥卻提出要分家。
那天,若水把弟弟叫進正房,一臉莊重地說:“自古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國大了亂多,家大了事多。成泰如今也娶了媳婦成了家了,往後這層層頁頁的就多了。我看咱還是把家分了的好。”
若愚雖然覺得有些突然,但是他聽大哥的話聽慣了,從來也沒有反駁過什麼,就說:“哥你看咋好咱就咋辦。你說不分好咱就不分,你說分了好咱就分。”
話雖如此說,但當大哥把分家的方案說出來時,若愚還是有些意外和吃驚。
依法論理,老弟兄分家分的是馮必書留下的家當,應該若水若愚兩個人“二一添作五”分為兩份,然而哥哥現在的方案卻是“四一二剩二”分成了四份。
若水說:“我拿三份,你拿一份。”一見若愚瞪大了眼睛滿臉不解,若水笑道:“你一定覺得這樣分不公道。可是我為啥要這麼分呢?我是有理由的。假如說當初單是咱弟兄倆分家,那當然是二一添作五,咱倆一人一半,誰都沒話說。可是而今不同了,咱都有了後輩人了。你有了成泰,我也有了成江、成海、成河。既然他們都立扎到咱屋裡的腳地上了,咱分家時就不能不想到他們。雖然說成江成海成河都還小,還在唸書,沒有像成泰那樣在地裡幹活,可是秋麥兩忙裡,他們也都沒閒著,也幫著拾個麥穗,撿個柴火,放個牛,喂個馬,也做了不少活。有道是‘掙家不齊分家齊’。他們雖然沒掙多少,但分家還是要分得一樣。因為你只有成泰一個兒子,而我有成江成海成河三個兒子,所以咱分成四份之後,你呢,拿一份,我呢,拿三份。”
若愚的臉漲得通紅,幾次張嘴彷彿想說點什麼,但嘴唇哆嗦了一陣之後,終於什麼也沒有說出來。
就這樣,哥哥馮若水憑著如簧巧舌,獨佔了四分之三的家產。佔了四分之三的家產不說,在具體分割房子和土地時,若水也都是挑好的留給自己,把那薄地爛房子都給了弟弟若愚。哥哥這麼不公正地下刀子,弟弟若愚竟不爭不吵,啥話都不說就這麼認了。
鄰村一位老先生聽說了兩弟兄分家經過之後曾笑著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