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偶救吳如孝(第2/3 頁)
處合二為一。
滿清海關管理制度落後,關吏無法計算進關商品價格。為圖省事,他們僅以船隻的大小、吃水深淺計徵關稅。有時候,就連吃水深淺也免了,只派人量一下船隻尺寸。
這在今人看來,是不是有些匪夷所思呢?
日後,滿清中樞甚至請洋人管理洋關,把海關大權拱手讓給洋人,是不是同樣有些匪夷所思呢?只要能夠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原本匪夷所思的事情,就具有相當的合理性了。
滿清制度落後,關吏不懂得計算商品價格,只能以船隻大小計徵關稅。海關收到的關稅本來就少,又有一半以上的關稅被各級官吏貪墨。
請洋人代管關稅,儘管要付給洋人大量的薪酬,儘管要失去關稅自主,卻可以幫助滿清政府得到豐厚的財政收入。
眼下這艘粵海關的關船,已經來到了楊烜的木船旁。廣州商業蕭條,商船減少,關吏們的收入也大為縮水。逮到了楊烜的商船,他們自然要好好地宰一筆了。
關船停在楊烜等人的木船旁,裝模作樣地測量了一番,對楊烜等人說道:“你這船長十丈,照例該繳三十兩銀子。”
劉旻虎做了軍需參謀,銀子花得如流水。他知道黑旗軍購買軍械開支太大,銀錢快要見底。
聽過關吏的報價,劉旻虎大吃一驚,賠笑道:“大人,咱這船頂多六七丈,哪有十丈呢?”
討論群伍陸彡⑦④彡陸⑦伍
那關吏勃然大怒,陰陽怪氣地問道:“你這話的意思是,粵海關的皮尺不準?還是我們的眼神有問題?”
劉旻虎不捨得多出錢,臉色一變,說道:“大人,我們這小本生意,一船貨的利潤還不到三十兩銀子。您這樣一收,還叫我們怎麼做生意?”
此話一出,關吏便冷笑道:“繳不起稅,還做什麼生意?我們剛綁了一個姓吳的大爺,就是拒不繳稅的,還說要找官府論理。要不,您也別繳稅了,上了咱的關船,咱們一塊上岸找官府論理去。”
眾人順那關吏手指方向望去,果見一個三四十歲的中年漢子,被綁在了關船上,一臉怒氣。
那漢子冷眼看著剛才發生的一切,怒道:“我吳如孝做人坦蕩,做生意公道,該繳的稅一分不少,不該繳的稅一分不出。你們欺人太甚,咱們總督衙門見。”
楊烜聽到“吳如孝”三字,心中為之一震。這吳如孝在歷史上可是太平天國名將,長期鎮守天國東大門“鎮江”,後在皖北戰死。
史載,吳如孝是廣東嘉應州人,本在廣州十三行中做會計。第一次鴉片戰爭後,十三行逐漸沒落,吳如孝離開十三行,自行經商。
因生意折本,吳如孝躲避債務,流落到廣西。適逢太平軍在廣西起義,走投無路的吳如孝加入太平軍,成為東王楊秀清麾下大將。
楊烜猛然驚醒,太平軍即將起義。史載,太平軍金田起義,勢如破竹,很多江湖豪傑趁機加入太平軍。譬如羅大綱、李秀成、吳如孝、劉官芳、李世賢等太平軍名將,都是在金田起義後才加入太平軍的。
如今黑旗軍已經雄起,應當搶在太平軍之前爭取人才。眼下這吳如孝,不正是一個文武雙全的人才嗎?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app<,。更多免。費。好書請下.。載塔&讀小.說&^a^^^pp。
楊秀清以吳如孝懂得“夷務”,令他鎮守鎮江,與來訪天京的洋人交涉外交。1856年,太平軍一破江南大營,吳如孝圍攻滿清江蘇巡撫吉爾杭阿,逼得吉爾杭阿舉槍自殺。
正在浮想聯翩之際,楊烜聽一個關吏罵道:
“吳如孝,你別不識抬舉。給你減到二十兩銀子,已經是可憐你了。咱們上了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