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偶救吳如孝(第1/3 頁)
黑旗軍要佯攻廣州,主要目的在於調動穆特恩的主力。為了實現這個目的,就要儘可能地營造出浩大的聲勢,像模像樣地進攻廣州。
廣州是廣東省會,也是嶺南經濟政治中心,城高牆厚,想要攻下廣州,談何容易?
歷史上,1854年廣東境內爆發天地會大起義。洪兵天地會武裝攻佔廣州周圍二十多個府縣,把廣州城團團圍住,卻最終沒能攻下廣州。
楊烜並不奢望攻佔廣州,也沒有這方面的打算。但為了迷惑廣東當局,他必須趕在穆特恩返回廣州之前,發動一波聲勢浩大的攻勢。
大坦沙島上,保厘炮臺旁,黑旗軍各部正有條不紊地忙碌著:
在當地民眾的幫助下,黃濤帶著水營三支隊運輸糧食、彈藥、熟鐵鑄成的輕炮;
水營一支隊那邊,張黑仔挑選了五艘戰船,正在檢查帆、纜、炮、彈,準備深入敵後,夜襲廣東水師;
二營長陳虹挑選了一百精銳,準備乘夜渡過珠江,夜襲西炮臺,掩護水營一支隊……
楊烜喬裝打扮,帶著軍需科長劉旻虎,在一隊親兵的護衛下,乘木船開入珠江。
旗昌行那邊傳來訊息,說火炮已經籌齊,隨時可以交割。但香港那邊有一批康格里夫火箭炮,是英軍退役下來的,價格低廉,詢問楊烜是否有興趣。
火箭發明於華夏宋代,大約在元代或明代傳入印度。印度人改進了火箭技術,使火箭的威力和射程都得到很大提高。英國東印度公司入侵印度時,曾被印度火箭大量殺傷。
東印度公司征服印度後,將繳獲的火箭帶回國內。炮兵上校威廉·康格里夫改進了印度火箭,為其加裝爆破彈頭、平衡杆,使其威力、射程大增。
塔讀小說,無廣>告^線上免。費閱&讀!
康格里夫火箭有各種型號,裝藥量從1磅到300磅不等,主要以尾焰燃燒、爆破彈頭殺傷敵人。
在拿破崙戰爭中,英國皇家海軍向丹麥首都哥本哈根發射了約25000枚火箭,幾乎將城市夷為平地。1812年萊比錫戰役中,瑞典軍中的英國火箭炮部隊一次火箭炮齊射,就把一隊法軍“象螞蟻堆一樣打得星散”。
康格里夫火箭沒有炮身,無需考慮火炮後座力,機動性極強,可以裝在海軍小型舢板船上,也可以裝備給陸軍的騎兵、步兵部隊。
在兩次鴉片戰爭中,康格里夫火箭亦表現出色,不僅幫助英軍奪下廣州、定海、大沽、鎮江等華夏重鎮,還在野戰中打敗了滿清最精銳的正規軍僧格林沁的蒙古騎兵。
然而,康格里夫火箭亦有著不容忽視的缺點:一、相比於榴彈炮等帶有身管的火炮,康格里夫火箭毫無彈道可言,命中目標全靠玄學;二、火箭消耗火藥過多,對部隊造成極大的後勤壓力。
因此,這種火箭只適合精度要求不高的作戰場合,譬如燒燬對方城市、對付大面積集結步兵等。
第一次鴉片戰爭前後,西方已經出現了線膛炮,即在炮管中加工膛線,極大地提高了火炮精確度。
英軍更為青睞新式線膛炮,在鴉片戰爭後開始裁撤火箭炮部隊。旗昌行所提供的資訊,確實可信。
楊烜對此頗感興趣,若能買到康格里夫火箭,日後加以仿造,一定可以提高黑旗軍的火力。另外,他晚上要指揮二營襲擊西炮臺,也得提前過去偵察敵情。
一艘假扮成糧船的木船,揚帆開向廣州。在沙面島附近江面,一艘掛著“粵海關”旗號的官船攔住了他們的去路。不用說,這自然是過來收稅的了。
扣扣五六三七四三六七五
沙面島位於西炮臺以西,位於河南島西北端。珠江在此一分為二,一支繞河南島南面,一支繞河南島北面、廣州城南,又在黃埔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