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 初戰告捷(第2/2 頁)
田興恕何嘗不想撤退,可革命軍的火力太猛烈,湘軍簡直沒有還手之力。湘軍步兵的裝備,最具殺傷力的是洋槍,還從其他途徑高價弄到了不少1852式步槍。
中華帝國實施軍事封鎖,湘軍無法再採購1852式步槍的子彈。這種子彈為8金屬定裝彈,加工精度很高,湘軍無法仿製。而湘軍仿製的洋槍子彈,質量不如進口子彈,射擊效果大打折扣。
湘軍都伏在地上,有效減少了傷亡。王玉寶見狀,下令機槍排停止射擊,以節省子彈。敵軍敗局已定,他乾脆下令司號員吹響衝鋒號。
令敵人聞風喪膽的“衝鋒號”,原是一種西洋樂器,聲音宏亮,穿透力強,適合用來軍隊指揮。特別是山地作戰,山高林密,聲音不易傳達,衝鋒號用處更廣。
革命軍也選用衝鋒號傳遞資訊,釋出警報,成為連一級部隊的標配。每當衝鋒時,司號員就會用這種小小的銅製樂器,發出尖銳的、刺耳的、嘹亮的聲音。
衝鋒號一響起,就意味著革命軍要發起決死的攻擊。哪怕革命軍戰至一兵一卒,哪怕前面的敵人有幹軍萬馬,都必須義無反顧地向前衝鋒。
敵軍在戰場上聽到革命軍的衝鋒號,往往會心驚膽戰,士氣崩沮。虎威常勝軍雖是湘軍中的精銳,卻經歷了前面的大敗,銳氣已失,聽到衝鋒後,頓感末日臨頭。
田興恕卻精神一振。他率隊衝鋒,就是要與革命軍接觸,好與革命軍展開白刃戰。前面,虎威常勝軍損失慘重,卻沒能與革命軍短兵相接,窩在革命軍陣前一百米的地方,進退失據。
革命軍主動衝鋒,田興恕求之不得。這樣一來,虎威常勝軍好歹能與他們交手一番,就算全軍覆沒,也算沒有辱沒虎威常勝軍的名聲。
田興恕不顧肩膀上的槍傷,說道:“兄弟們,大丈夫戰死沙場,乃死得其所。如今,只有與粵匪拼死一戰,方有一線生機。願意戰者,跟我來!”
他撩起左臂上的衣袖,露出了“虎威常勝軍”的刺青,一手持槍,一手持刀,準備與革命軍戰鬥到底。手下與他都是同鄉,也是出生入死多年的兄弟,紛紛效仿田興恕,坦露左臂,準備赴死。
步一營官兵在步槍上裝上了刺刀,伴隨著衝鋒號嘹亮的聲音,勇猛地向湘軍衝去。他們先用步槍射擊湘軍,接近後再拼刺刀。
兩軍混戰在一起。虎威常勝軍多苗人,自幼習武。步三師多為廣西兵,很多出身於客家人、土司兵、苗瑤少數民族,同樣驍勇善戰。
田興恕一向認為,革命軍與洋人一樣,只在火器上有優勢。沒想到,革命軍同樣重視白刃戰,組織過嚴苛的刺殺訓練。
革命軍的刺殺操,只有刺、挑、格、擋等幾個簡單的動作,卻很有實效。而革命軍伙食較好,官兵體格健壯,非清軍這種營養不良的軍隊所能比。
田興恕在親兵的護衛下,拼死抵抗。他回頭一望,發現自己帶過來一干人馬,如今只剩下兩小撮,大概不到兩百人。而革命軍越圍越緊,必欲置湘軍於死地。
湘軍則拼命靠攏,試圖作垂死的掙扎。
關鍵時刻,興安縣的湘軍及時來援。主帥田興恕被圍,附近的湘軍都會拼死來救。因為按照湘軍的規矩,一旦主帥戰死,所部所有湘軍都要解散。曾國藩利用這個制度,解決了清軍敗不相救的頑疾。
王玉寶回頭一望,發現後援的步兵二營、步兵三營正在登陸。步一營戰鬥已久,彈藥消耗太大。官兵與湘軍糾纏在一起,也不利於發揚火力。
他決定先補充過彈藥,等到步二營、步三營到達之後,再向淥埠鎮發起總攻。
於是,王玉寶下令鳴金收兵,休整後再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