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 初戰告捷(第1/2 頁)
1855式機槍雖名為自動機槍,其實並不完全自動,需要兩名射手緊密配合。
主射手負責瞄準並搖動曲柄。一組齒輪繞主軸旋轉,主軸帶動槍管、槍機等零部件隨槍管旋轉,子彈一發一發的從裝彈器上掉落在抽彈槽中,由槍機推槍彈入膛。
主射手搖動曲軸,槍機跟著不斷向前運動,彈簧被擊針的待擊凸起壓縮。一旦擊針被解脫,彈簧驅動擊針向前,打擊底火,子彈擊發。
不難看出來,主射手的心理素質、戰鬥經驗至關重要。一名合格的主射手,應當在面對敵軍時保持沉著冷靜,認真瞄準敵軍,勻速轉動曲柄,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出自動機槍的殺傷力。
理論上,1855式多管自動機槍射速可達到每分鐘三百發子彈。一挺機槍的火力,至少相當於三十支步槍。這種令人恐懼的射速,可以形成較為密集的火力,對敵軍密集隊形展開有效殺傷。
副射手主要負責供彈,具體來說,就是安裝裝彈器。該機槍使用帆布彈帶供彈,每條供彈袋容彈量為300發子彈,長度為5米。為方便供彈,帆布彈帶可以接續,以實現長時間的連續發射。
一個機槍班,除了主副手和副射手,還需要六名運彈手、兩名槍管維護員、一名槍械員。機槍射速過高,子彈消耗量大,槍管磨損快。戰場上需要大量攜帶槍管備件,以方便更換槍管。
為適應中國地理特點和國情,軍工廠採用中國獨輪手推車式設計,把機槍安裝在了獨輪車上,以提高機槍的便攜性,降低其價格。
戰場上,炮班可使用人力推動獨輪車,也可以反過來,使用騾馬牽引獨輪車。
卻說田興恕的虎威常勝軍,儘管殘餘慘重,仍然奮勇向前。
王玉寶看著望遠鏡裡的刻度,估計著距離。等敵軍前鋒距機槍陣地只剩三百米時,王玉寶放下了望遠鏡。
他注意到,兩挺機槍主射手正全神貫注地瞄準著湘軍。其餘副射手、運彈手,包括機管維護員,有的盯著湘軍,有的盯著機槍,還有的正目不轉睛地盯著王玉寶,等著王玉寶下令。
一百至三百米的距離,確實是革命軍一個火力盲區。但有了機槍,就能消除這個盲區。
王玉寶下達了一個沉著而清晰的口令:“一號機槍瞄準湘軍帥旗所在的位置,二號機槍瞄準左翼隊形密集的位置,穩住,勻速,瞄準,開始射擊!”
“噠噠噠噠”,主射手搖動曲柄,帶動槍管勻速轉動。六個槍管輪番射擊,槍口處火星四射。機槍彈子彈密集,猶如一道彈雨,所到之處,湘軍非死即傷。
田興恕猶不死心,伏在馬背上向前衝鋒。他也察覺到了異樣,發現革命軍的出乎意外的密集,湘軍傷亡太大。但湘軍馬上就要衝到革命軍陣前,如果湘軍此時撤退,就前功盡棄了。
主帥不怕死,背後的竿兵也都死戰不退。衝在最前面的是騎兵,或伏在馬背上躲避子彈,或在馬上舉槍射擊。
這種勇往直前、慷慨赴死的精神,令王玉寶也敬佩不已。但對付敵人,王玉寶絕不留情。一營機槍排的兩挺機槍,很快就各自打完了兩條彈袋,向竿兵傾瀉出1200發子彈。
湘軍騎兵在最前鋒,死傷慘重,艱難推進到距離革命軍陣地一百米的地方。
在這種距離上,步兵使用步槍可以有效瞄準射擊。湘軍已經沒有多少騎兵了,步兵也已經損失了至少一半。
王玉寶不依不饒,下令步槍手開槍射擊。機槍、步槍交織在一起,火力更加兇猛。
湘軍不敵,只能伏在地上,使用洋槍、土槍還擊。與急雨般的革命軍火力相比,湘軍的子彈稀稀拉拉,構不成實質性的威脅。
田興恕肩膀上也中了一槍,血流不止。親兵為他簡單包紮一下,勸他撤回營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