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噸氨兩煤耗(第2/2 頁)
企業已經能夠實現所謂“三個一千”,即噸氨兩煤耗低於1000千克,電耗低於1000千瓦時,工藝能耗低於1000萬千卡。但在1979年,全國小氮肥廠的平均水平是噸氨兩煤耗2740千克,電耗1596千瓦時,工藝能耗2446萬千卡,比後世的水平高出一倍多。
由於能耗畸高,小氮肥廠的生產成本居高不下,虧損嚴重,同時也給國家的能源供應帶來了極大壓力。
1980年,國家開始在小氮肥廠推行“盈虧包乾,利潤留成,超額不補,減虧留用”的經濟政策,促使企業節能降耗。1981年,又進一步提出,對於噸氨兩煤耗超過2500千克、電耗超過1500千瓦時的企業,將一律關停。
滄海化肥廠正是一家60年代建廠的小氮肥廠,最早的設計產能是年產合成氨3000噸,碳酸氫銨12000噸。後來經過幾次技術改造,產能擴大到年產合成氨5000噸,碳酸氫銨20000噸。
產能擴大了,但技術水平並不提升。按照冉玉瑛的說法,廠子目前的噸氨兩煤耗在3000千克以上,遠遠超過了化工部劃定的2500千克以下的標準。
省化工廳向滄海化肥廠發出了最後通牒,如果滄海化肥廠不能採取有效措施,把能耗降低到化工部的標準之下,那麼化工廳就要開出紅牌,勒令滄海化肥廠停產,屆時全廠上千幹部職工將面臨分流的命運。
此時還是計劃經濟年代,一家國有企業如果停產,國家是要負責安置所有幹部職工的,一般的做法就是分流到其他企業,而不會像後來那樣讓他們直接下崗失業。然而,自己的企業關閉了,分流到其他企業去,總不是一件讓人愉快的事情。
滄海化肥廠雖然連年虧損,但由於有政府兜底,廠子的福利並不差,在滄塘縣算是一家待遇很好的企業。如果分流,職工恐怕只能去一些福利不好的企業,而且作為外來者,也別想得到好的工種或崗位,這就相當於大家從一等公民變成了四等公民,誰能接受得了?
廠領導的情況也是如此。你領導的企業停產了,縣裡會把你安排到其他企業去,你的行政級別雖然還能夠保留,但人家能讓你再當領導嗎?還不是給你一張冷板凳,讓你在那混吃等死?
可以這樣說,兩煤耗2500千克這個標準,現在就是懸在滄海化肥廠全廠幹部職工腦袋頂上的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而且化工廳已經把剪刀伸過來了,隨時都可能把繫著劍的繩子剪斷,讓這把劍飛落下來。
“爸剛才說去車間和小周他們討論,是說曉芸阿姨嗎?”
高凡從前任的記憶中抽出了一個名字,向冉玉瑛求證道。
冉玉瑛點頭道:“可不就是周曉芸嗎,現在咱們廠能不能活下去,就指望她了。我聽說,她現在也是沒日沒夜地在查資料。我今天上午看到她,人都瘦了一圈呢。”
“這樣啊……”高凡應了一聲。
“哎呀,這件事你就別管了,這是你爸的事情。你現在的任務就是好好複習,爭取考個好大學。萬一以後廠子關了,我和你爸還指望你來養活呢。”
冉玉瑛說著,在高凡的腦袋上摸了一把,滿滿的都是老母親的期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