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頁(第2/2 頁)
ldo;民族&rdo;大防遠遠比中國這樣的多民族國家要看重的多。
朝鮮,當年根據《日韓合併條約》併入日本,而且只有朝鮮皇族可以保留自己的姓氏,但是,日本人對朝鮮人包括韓國人依然採用了非常嚴格的分治制度。當時朝鮮人和日本人的身份證件是完全不同的。當時的朝鮮人多有落戶日本者,包括我附近的鄰居中也有,儘管他們住在日本已經多代,而且根本不會說韓語,從他們到達日本至今日本政府依然認他們為外國人。而廣島原子彈受害者的中央紀念靈堂,也只紀念死於原子彈的日本人,死難的朝鮮人,則另有其他的地方供奉。
日本軍隊號稱&ldo;皇軍&rdo;,受到嚴格的控制,並在社會上有相當高的榮譽,因此,日本一直不允許各殖民地,包括朝鮮,臺灣人加入日軍正規部隊。直到二戰後期兵力不足,才有部分臺灣人成為日軍正式成員,就是所謂的&ldo;高砂部隊&rdo;,也有朝鮮人,如白善燁等成為日軍正式官兵。。臺灣是個比較特別的情況,最初日軍也是不允許臺灣人參軍的,包括駐臺灣的軍隊,都是日軍。但是臺灣人可以幹警察。武漢會戰等戰役中,臺灣人有隨日軍到大陸的,但是運輸人員和慰安婦。
太平洋戰爭後期,日軍看中臺灣人特別是原住民的山地戰鬥力,編組了臺灣人組成的日軍,是日軍中唯一的特例。這支叫做高砂部隊的臺灣籍日軍部隊,參加了太平洋戰爭末期多次自殺攻擊,傷亡慘重。
因此,這些臺灣人,才被放進了靖國神社。朝鮮人就沒有了。
但是,朝鮮,作為被日軍長期征服的地方,日本對朝鮮人的使用是比較廣泛的,畢竟他們比剛剛征服的地方容易信任,而且已經長期使用日語。所以,日本軍隊的工程人員,運輸人員中常常有朝鮮人,並且在對中國入侵過程中的政治管理方面,充任相當多的職務,類似工頭,警察,警衛等,這些人多選用對日本殖民政府非常效忠的人員,不參加戰鬥,卻在奴役中國地方民眾方面發揮很大作用。由於日本人力資源不足,中國非戰鬥人員常常直接面對的常常是這樣的朝鮮人,故此有對其深刻印象並不奇怪。後期朝鮮籍日軍雖然出現,但在中國並未取得太多戰績。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