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八三章 三劍客(第3/4 頁)
進入七十年代的新鴻基,無疑是間業績不俗的中型地產公司。三劍客同舟共濟,齊心協力,才有這番業績。人們看好新鴻基,地產市道轉旺,三劍客必有大的作為,卻傳出三劍客分道揚鑣的訊息。
1970年,馮景囍退出新鴻基的經營,另立一間新鴻基證券有限公司。數年後,李兆集效仿馮氏,自立一間恆基兆業地產公司。
業界風生水起,議論紛紛:“人可患難,卻不可共享富貴。”“家業大了,盈利多了,即使是親兄弟,也分不平。”“什麼桃園三結義,現在幹得紅紅火火,卻鬧分裂。如同古話: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一山難容二虎,何況三虎哉?三劍客,都不是等閒之輩,他們都是有王侯雄心之人。
他們合股,是勢單財薄下的權宜之計,而非終身抱負。三人合在一起,若產生矛盾,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令業界佩服的是,直至今日,他們有的離世,有的在世,都未透露任何有關“摩擦”的內幕。
1976年,馮景囍向記者談三人分手的原因,不管可信不可信,這是三人集團唯一透露的資訊。
馮景囍說:“集團已具規模,大家職務開始分工,我是負責財務及投資方面的業務,而另外兩位則負責地產發展我們發現倘若業務過於集中,大家實難相互兼顧因此決定證券與地產分手,各謀發展,但精神上仍為一家,休慼與共”
1972年,舊公司更名,註冊為新鴻基地產發展有限公司,正式亮出地產旗號。註冊資金由五百萬萬港元增加到三億港元。三大股東仍是郭德盛、馮景囍、李兆集。
9月,新鴻基地產股票上市,原計劃集資1億港元,股民看好新鴻基地產股票,結果集資十億港元。xxc0
其後,新鴻基地產股票市值不斷攀升,馮景囍、李兆集趁高丟擲股票套現,所得現金,注入各自的公司。三劍客經濟上徹底獨立,已成現實。
1973年4月股市狂瀉,大股災中,新鴻基地產股票下跌慘重。郭德盛損失頗大,自不待言,但他卻認為這是暫時的現象,反而傾資大量趁低吸納新鴻基地產股票。這樣,郭德盛牢牢控有新鴻基地產。
1970年初,馮景囍成立新鴻基證券公司,正值股市大旺之際,證券公司如雨後春筍冒出,競爭非常激烈。
股市無常,證券公司出頭快,衰亡也快。新鴻基證券,一直執同業牛耳,1980年純利為2122億港元,負責買賣全港總股票交投的1/3。
1970年,馮景囍還組建了新鴻基財務公司,開展匯兌、存放款等多項業務。經過10餘年發展,馮景囍申請到銀行牌照,將財務公司改為銀行。
“自1970年新鴻基財務有限公司成立以來,我們不斷成長截止去年底,新鴻基財務的客戶存款總額超過31億港元,總資產達四十二億港元以上。這些數字,為新鴻基銀行奠下穩固的基礎。為求更有效率地統籌行政工作,新鴻基銀行中區總行大廈將於本年第三季開幕”
1979年,馮景囍成立新鴻基保險公司。
證券、銀行、保險,馮景囍實現了他的金融王國的夢想。此外,馮氏集團還控有華夏企業有限公司、新鴻基億利商品公司、新景豐發展公司等。
馮景囍積極開展國際間合作,與新鴻基進行合作的國際公司有:美國的美亞股票公司、億利商品公司、美林證券公司、萬國寶通銀行,法國的百利達集團、通用保險集團。他的集團成為國際金融的樞紐。
股市風雲莫測,1973年大股災,馮景囍在3天內損失4億港元。
馮景囍毫不氣餒,重振雄風,業務又蒸蒸日上。
在新鴻基銀行成立的第二年,香港發生港無風暴,擠提風潮四起,華資銀行又紛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