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頁(第2/3 頁)
逢。彼時,馬赫莫德已經發跡了‐‐如果這個字眼適合那項如此狂熱的事業的話。他已經研讀過克羅塞維茨的《戰爭論》、柏拉圖的《理想國》、馬克思的《資本論》、希特勒的《我的奮鬥》,凱恩斯、加爾佈雷斯和甘地的著述,歷史和傳記,經典小說和現代戲劇。他能講漂亮的英語、湊合的俄語和一知半解的廣東話。他指揮著一小夥恐怖主義骨幹溜進以色列,進行爆炸、射擊和盜竊活動,然後撤回到加沙的難民營中,如同老鼠鑽進垃圾堆裡一樣銷聲匿跡。恐怖主義分子從開羅獲取資金、武器和情報,簡要地說,哈桑是情報機構的一部分,當他們再次相遇時,亞斯夫告訴了馬赫莫德他的終極的忠誠屬於‐‐不是開羅,甚至不是泛阿拉伯事業,而是巴勒斯坦。
亞斯夫當時本已打定主意,立即放棄一切‐‐他在銀行的工作,他在盧森堡的家,他在埃及情報機構中的角色‐‐並加入自由戰士的行列。可是馬赫莫德不同意,他發號施令的習慣已經像定做的外衣一樣適合於他。他說,不出幾年‐‐因為他有長遠的觀點‐‐他們就會集結起想要的全部遊擊隊員,但他們依舊需要在上層,在歐洲的關係,在秘密情報機構中有自己人。
他們在開羅又碰了一次面,還建起了繞過埃及人的通訊線路。隨著情報機構的建立,哈桑練就了一身偽裝的形象:他裝出一副顯得遲鈍的樣子。起初,他發出大體上與給開羅的情報相同的東西,主要是把那些財產藏匿在歐洲,從而可以動用其資金的忠誠的阿拉伯人的姓名。後來,由於巴勒斯坦運動開始在歐洲開展,他就有了更直接的實用價值。他預訂旅館和機票、租用住房和汽車、囤積武器和轉移資金。
他不是那種使用槍枝的人。他自知這一點,並且稍感自慚,因此,他對自己能夠在非暴力卻又實用的其他方面有所作為倍感驕傲。
他的工作成果當年便在羅馬開始爆發了。哈桑相信馬赫莫德在歐洲執行恐怖主義的綱領。他深信,阿拉伯軍隊即使有蘇聯人的支援,也永遠無法打敗猶太人,這會使猶太人知曉他們深陷包圍之中,那些人保衛家園,抵抗外國士兵,因此而有動力。在哈桑心目中,實際情況是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在對抗入侵的猶太復國主義者中保家衛國。將難民營中的流亡者計算在內,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仍比以色列的猶太人要多,正是他們,而不是來自開羅和大馬士革的烏合之眾,才真正致力於解放自己的家園。但他們首先要相信突擊隊。諸如羅馬機場的爆炸案之類的事件會讓他們信服:突擊隊擁有廣泛的國際資源。人們一旦信任了突擊隊,他們自己就會成為突擊隊,之後便會不可遏止。
羅馬機場事件,與哈桑頭腦中的設想相比,不過是小事一樁。
那只是一次使突擊隊佔據各國報紙頭版若干周的驚心動魄的行動,證明他們是一支強有力的國際部隊,而不是一群衣衫襤褸的難民。哈桑竭力希望馬赫莫德會予以接受。
亞斯夫&iddot;哈桑就提出建議,突擊隊應該幹一場劫船大案。
他們像親兄弟那樣擁抱,親吻著面頰,然後便退後一步,互相端詳著。
&ldo;你嗅著像個妓女。&rdo;馬赫莫德說。
&ldo;你嗅著就像牧羊人。&rdo;哈桑說。他們哈哈大笑並再次擁抱。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