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部分(第3/4 頁)
,就對鄒容《革命軍》中的偏激排滿提出過異議;陳天華也提出“滿洲民族,許為同等之國民,以現世之文明,斷無仇殺之事。故鄙人之排滿也,非如倡復仇論者所云,仍為政治問題也。”
更有人發出了令人深省的聲音:“獨其私己族以亡人族,終且激他族以自亡”,“今既區漢族,復怒蒙民,彼行幕者,尚何國之不可奴哉!”“世有孤存一族而可長保者哉?”
但在狂熱的革命環境下,大多數革命者在表達其反清意願時,都不惜使用最尖刻和激烈的言辭以號召種族革命,不遺餘力地激化滿漢矛盾,以瓦解清王朝統治。冷靜卻有些不合時宜的憂慮擔心,便被淹沒在鋪天蓋地的激進宣傳中。
雖然激烈的排滿口號可以賺取眼球,但這早晚是要改掉的。畢竟一個成熟、老練的政治家在革命成功後是不會給公眾一個淺薄、刻忌、嗜殺的印象。況且,反滿排滿即便可以提出,也不過是手段,而不是革命的最終目的。倒不如直接提出“推翻滿清貴族專制,建立民主法制國家”這樣一步到位的宗旨,還顯得立意高遠。
道理相似,恢復中華也有種族意味,更不夠全面。若是換成富國強兵振興中華,豈不是把革命之後的任務和目的也明確了。而且還顯得高瞻遠矚,並且任重道遠嗎?這樣興許會讓那些激情浮躁的革命者意識到前進的道路充滿艱難困苦,絕不是隻推翻一個皇權那麼簡單。
嗯,這些作為政黨或團體的宗旨是可以的,但在口頭宣傳上卻顯得過於文縐縐和深奧了一些。如果有一個簡短上口的語句,一下子就能讓人明白團體的大致行動綱領,甚至熱血奔湧、豪情滿胸,豈不是更好,更顯得層次高嗎?
革命,奮鬥,救中國!幾番思慮,冥思苦想,這七個字出現在陳文強的腦海,出現在了他的筆端。
爭論應該是不可避免的,因為與蔡元培、楊篤生等人的認知和思想都是不同,或者有差異的。但爭論也是十分必要的,大家把分歧亮到明面進行商討並想出解決辦法,這絕對有利於大家的意志集中、行動一致。
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事情,也沒有十全十美的方案。陳文強慶幸自己不是一個完美主義者,所以他也有做出適當讓步的心裡打算。當然,寧缺勿濫、先純後廣是陳文強的原則,陳文強的讓步也就極為有限,願意加入的歡迎,不願加入的也不勉強。
第三十四章 轉變,查理宋求助
合者留,不合者走。這或許是大多穿越者的心理,也是陳文強之前的思路,而他的思維明顯與這個時代的人有不小的差距,也就導致了他總給人以若即若離的印象。
但現在,陳文強有了很大的轉變。對於社會,不平就剷除;對於環境,不好就改造;對於人心和意志,有差異是不可避免的,他卻不會拂袖而去,而是要穩下心態、耐著性子來引導。
一百個人,能有十個贊同自己,並願意聚集到自己周圍,為共同的目標努力奮鬥,那也是勝利。
想通了,決定了,陳文強並沒有感覺到負擔的沉重,反倒象是開啟了一扇心門。燦爛的陽光沐浴全身,人生新的宏偉的目標象一座燈塔,在遠處矗立,引領著他前進的方向。
變化是從內而外的,陳文強也沒想到,第一個察覺到的竟然是查理宋。自從陳文強從日本回來,這還是兩人的第二次見面。本來查理宋託陳文強捎錢給東京的北辰,滿心希望陳文強就此拜服於北辰的萬丈革命光芒之下,成為堅定追隨的革命者。可沒想到陳文強不僅還是老樣子,甚至對北辰頗多異議,引得兩人著實爭執辯論了一番,以氣得查理宋胃疼而告終。
“今天我不和你吵。”查理宋一見陳文強,便擺著手先宣告,“看你這興奮的樣子,和你爭論,非把我氣死不可。”
“呵呵,我也不和你吵。”陳文強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