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部分(第2/4 頁)
分析判斷,少了耐心的堅忍持續。
現在的陳文強雖然有了班底人馬,但在性質上卻是維護、爭取自己利益的看家護院,要投身時代洪流,這幫人顯然還沒有那樣的覺悟。楊篤生等人雖然有種種不足,但從文化、思想等方面,卻具有相當的優勢。
好吧,加入,影響,引導……這些工作固然繁瑣,且有很大困難,但陳文強已經決定去做。而刺殺王之春,則是投名狀,或是得到信任的敲門磚。為此,他不僅要幹成,還要幹得漂亮,讓別人看看什麼才是專業人士。
第三十三章 團體?政黨?
作為上位者,或者是籌劃者,陳文強已經不太用事必躬親。特別是王之春這樣沒有多大難度的目標,他交給李亞溥和大頭梨便行了。
事情有了這樣的變化,陳文強不知道預期的南洋之行是否還能按期出發。因為他不僅僅是要加入暗殺團,更想建立一個團體,一個能進行綜合性工作的革命團體。在他的設想和計劃中,這個團體應該目的明確,分工明晰,部門齊全,組織嚴密……
也就是說,暗殺團可以存在,但卻只能是團體下屬的部門,暗殺也將更有目的性,暗殺工作也將不再是第一要務。
想得很好,但陳文強卻知道這並不容易。蔡元培、楊篤生等人都是有知識、有文化、有頭腦的人,可不比江湖草莽,你說什麼他聽什麼。而且,他們的激情和衝動,令陳文強很感頭痛。要說完全控制他們,陳文強還沒那個奢望,但也要聽勸告,有紀律,不能自行其事,太過失控啊!
而一個團體的內部分歧是很可怕的,由分歧到各行其是,傷害的不僅僅是個人,更會危及到團體的安全。其實,這也是陳文強一直對革命黨若即若離的一個原因。
業餘,太業餘,完全沒有地下工作者的覺悟、警惕和技能。還沒幹成什麼大事呢,就被官府查覺通緝,陳文強確實深恐被某個人或某些人帶下水去,落得個拋家舍業,亡命天涯。如果是那樣的話,他辛辛苦苦創下的這些基業可就要泡湯了。沒了資金支援,什麼宏大目標豈不是都成了鏡花水月?
那有沒有辦法儘量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呢?陳文強停下了筆,陷入了長長的思索。
組織,是現成的模式,對陳文強整頓和管理興義堂有很大的幫助。但若用於革命團體或政黨,則又有諸多問題。革命黨人的文化素質都比較高,也就有自己的獨立思考,這是一個優勢,也有其弊端。要使他們越來越多地加入團體,並且自覺自願地服從安排,遵守紀律,顯然要比讓幫派中的兄弟服膺困難得多。
所以,要使團體具有吸引力,首先要有一個高大上的目標,也就是行動綱領;其次是要使團體組織嚴密,意志集中,行動一致,動作協同……這些方面倒是可以大量借鑑組織,比如內部有森嚴的等級制度,有明確的分工,有嚴格的管理辦法,行動有周密的計劃等等。
思路在慢慢開啟,陳文強或許覺得還不夠完全,還不夠滿意,但他所編寫出來的組織模式和執行方式,在當時已經是很先進,很嚴密的了。要知道,第一個革命團體興中會成立時,只有個會議章程。等到同盟會成立時,才算是一個基本完全的政黨結構。
高大上的行動綱領,是注重於眼前,還是放眼將來,使其更具有深遠的意義,更具有持久的生命力?陳文強對此反覆考慮,決定先寫出自己的想法,然後再與加入團體的眾人進行討論商議。
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合眾政府!陳文強認真分析著已為眾人知曉的興中會宗旨,深覺其不完整,以及其中的偏頗。
驅除韃虜,這在以前就是陳文強所不贊同的,種族革命的意味太濃,很容易為外國勢力所利用。在當時,也有很多傑出的革命宣傳家敏銳地覺察到了這一點。
比如蔡元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