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頁(第2/2 頁)
do;
聽了之後,我感嘆一聲,原想著只要這樣國庫保持這樣增收,過了兩年便可跟滿洲人硬拼,即使是一拚一個,也可以把滿洲給夷平,沒想到的是大明內部卻是矛盾叢叢。
&ldo;難得你敢跟朕說實話,不愧是朕崇禎元年的進士。這裡有個專用的奏摺封印,以後有什麼關係到民生吏治的事,可以直接寫摺子,蓋上封印交與驛站傳上來,這摺子可是內閣都不能看,直接到大內的。你下去好好辦差,不要辜負了朕的期望。&rdo;
我順手把奏摺封印給了他。這個主意是我借用清朝雍正的辦法,因為如果搞個盒子什麼的,容易發現,也難於傳送。於是我讓尚寶監做了幾十個特別的封印,每個印皆有不同,用以對應一地。只要寫好摺子,貼上封條,蓋上封印便是一道密奏。驛站之人憑印鑑送摺子,任何官員不得截留。
這個密奏的威懾力比那些錦衣衛還強,他們做官的就不敢官官相互,誰知道哪個手裡有密奏之權的?見面嘻嘻哈哈,說不定轉身就上折稟報了。這個辦法還可以解決王承恩他們不能詳細打探官員內幕的缺點,使得朝野內外的訊息我都可以打探的到。此番出巡,我特地用來給那些信得過的地方官。
專奏之權!
要不是皇上還在上頭,程豫估計就要跳起來大笑幾聲了。這樣的恩寵,大明一千餘的縣令裡面自己是頭一個。程豫強忍興奮行完禮告退出來,腳下象踩著棉花一樣,一高一低地回他的縣衙去了。
第六十八章 太原
過了平原府,一路挨著一縣一縣到太原,發現程豫所言不虛。每個府縣都或多或少的有這些問題,田賦不夠就拿其他的加稅來補。他們各個也是左右為難,丈量出田畝數越多,心裡越是害怕,因為按照這新丈量的數字來繳稅,根本就繳不齊。這些新的稅田,不僅有從官紳那記錄來的,還有很多是無主之田。耕農早就逃荒去了,而且大部分都是集體逃荒,這如何收稅?甚至還有些鄉坤地主私下賣地拋荒,使得形勢更加緊張。對於義倉等樂捐更是無能為力,這些鄉坤行事都沒犯著國法,官員就是有心拿他們也沒有藉口,況且他們還有子弟在朝為官。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