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頁(第1/2 頁)
深入瞭解朱元璋生平後,我也大感困惑,甚至覺得歷來人才學家所論述的成才規律有統統失效之虞。他生在一個無論古往今來都絕對是最最底層的家庭。父親朱五四是佃戶,靠租地主的田地過活,生了三男兩女一共五個孩子,日子之慘澹可想而知。至正四年,一場大饑荒席捲而來,旬日之內,朱家成餓殍者三人,老父老母及長兄走馬燈般撒手人寰,家裡窮得不要說置備棺木,就連下葬的土地也沒有,確實是&ldo;上無片瓦,下無寸土&rdo;‐‐‐日後身為皇帝的朱元璋,回憶此時情景,猶辛酸無比地寫道:&ldo;殯無棺槨【槨】,被體惡裳,浮掩三尺,奠何殽漿【沒有飲食作為祭奠】!&rdo;6十五歲即成孤兒的元璋,只好託身寺院,做個行童‐‐‐實際就是廟裡管飯的童工。呆了不及兩月,饑荒益重,廟裡亦難維持,元璋即被打發到外面做&ldo;遊方僧&rdo;,說得不好聽,無非是一個和尚裝束的乞丐。他要了三年飯回到家鄉,也不知日後作何營生,此時天下方亂,先已投了郭子興的湯和有信來招,元璋正愁生計無著,想了想,也就去了。‐‐‐這就是朱元璋&ldo;走上革命道路&rdo;之前的簡要履歷。
由這履歷,你找不到朱元璋以後從帳下親兵而頭領,由頭領而統帥,由統帥而稱王,由稱王而盡得天下的任何的蛛絲馬跡。這樣一個久沉泥淖、困於人生的貧家子、孤兒、鄉巴佬,休說受什麼良好教育,即便粗粗識得幾個字,也是在寺中才學會的本事7。然而,此人的頭腦,此人的器局,此人的見識,此人的作為,完全不應該是他這種身世背景的人所能有的。
草莽之雄朱元璋 草莽之雄朱元璋(5)
跟歷來的&ldo;草寇&rdo;截然不同,朱元璋從一開始就明確要求部下戒殺戒搶,每次攻城,必叮囑領軍諸將:&ldo;吾自起兵,未嘗妄殺,汝等當體吾心,戒戢士卒,城下之日,毋焚、毋掠、毋殺戮。有犯令者,處以軍法,縱之者罰,無赦。&rdo;8又說:&ldo;克城雖以武,而安民必以仁。&rdo;可見他出身雖粗鄙,頭腦一點不粗鄙。在他做吳王時,浙江方國珍為了討好他,以純金玉飾馬鞍來獻,他說:&ldo;吾方有事四方,所需者文武材【才】能,所用者谷粟布帛,其他寶玩非所好也。&rdo;他命將寶鞍原物退回。擊敗陳友諒後,戰利品中有一張陳友諒所用的極盡奢華的鏤金床,朱元璋見了指著說:&ldo;此與孟昶9七寶溺器何異?&rdo;當即下令銷毀。也是在他做吳王時,有官員奏聞,說街上有人遇見一老者,自稱太白神,稱:&ldo;吳王即位三年當平一天下。&rdo;官員大約以為這話主公很愛聽,豈知朱元璋斷然道:&ldo;此誕妄不可信!若太白神果見,當告君子,豈與小人語耶?今後凡事涉怪誕者,勿以聞。&rdo;有一次,他在同手下那群愛將們閒聊中說了這樣一番話:&ldo;汝等非不善戰,然臨事決機,智或不足。宜親近儒者,取古人之書,聽其議論,以資智識。&rdo;10這種話,可能才是朱元璋與陳友諒、張士誠輩,以及一切終不能改變&ldo;草寇&rdo;、&ldo;盜賊&rdo;命運的農民起義首領之間的本質區別。
我前面講,朱元璋是皇帝中的另類,其實還應加上一句:在成為這個另類之前,他首先成了古來&ldo;草寇&rdo;中的另類‐‐‐他是一個雙重的另類。他之脫穎而出,做了古來&ldo;草寇&rdo;都想做而最後都做不成的事,就是因為他對&ldo;草寇&rdo;有一種明確的叛逆意識。碌碌如陳友諒、張士誠豈能望其項背?就是層次再高一些的李自成、洪秀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