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頁(第1/3 頁)
以前發生的所有的事情都歷歷在目,於是王國維扔下快要燃盡的菸蒂,踱到昆明湖邊,他不再遲疑,縱身躍入水中。一位園工正在距離他十餘步遠的地方打掃路面,看見有人投湖,立刻奔過去施救,前後不到兩分鐘,由於王國維頭部插入淤泥,口鼻堵塞,遭到窒息,倉促間於是氣絕。再說同來的車夫,他一直在園外靜等,遲至午後三點多,仍不見王國維出園,他前去門房打聽,才知一位拖辮子的老先生投湖自盡了,這一驚非同小可,他趕緊跑回清華學校報告噩耗。這時候天氣悶熱得很,陰雲密佈,雷聲四起,像要下雨的樣子。天公有憂,憂&ldo;人間&rdo;不幸。
訊息傳了清華園。國學院人心浮動,尤為悽惶。看看時間已是晚間九點,大家忙亂已畢,收拾停當,曹雲祥校長、梅貽琦教務長、國學院的教授學生及吳宓等三十餘人,共乘了兩輛汽車,往頤和園開去。路上經過朗潤園,看見花木森森,各人心中抑鬱難言。平日與王國維關係好的人,此時不免腦中泛起王國維的音容笑貌。天氣悶熱得很,大家都透不過氣來。
可悲的是,儘管清華校長曹雲祥親自出面交涉,但由於警局尚未驗屍,不得移動。王國維濕漉漉的屍身上覆蓋著一床蘆席,蘆席的四角鎮以青磚,就這樣,死者面目紫脹,四肢拳曲,仰臥在魚藻軒中,足足橫陳了二十多個小時,令人慘不忍睹。當時警方辦事效率之低,由此可見一斑。法警驗屍時,從衣袋中找到銀洋四元四角,還有一份死者於自殺前一天草擬的遺囑,遺書背面寫明&ldo;送西院十八號王貞明先生收&rdo;。王貞明是王國維的第三個兒子。紙面雖已濕透,字跡完好無損。全文如下:&ldo;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經此世變,義無再辱。我死後,當草草棺斂,即行蒿葬於清華塋地。汝等不能南歸,亦可暫於城內居住。汝兄亦不必奔喪,因道路不通,渠又不曾出門故也。書籍可託陳、吳二先生處理。家人自有人料理,必不至不能南歸。我雖無財產分文遺汝等,然苟謹慎勤儉,亦必不至餓死也。&rdo;
喪事全由清華校方擔負,而治喪委員會則由研究院同學成立。梁任公去外交部力爭卹金,羅振玉則在天津代王國維擬寫《遺折》遞呈溥儀,以求加諡及賞賜。後人稱此為&ldo;偽折&rdo;。
溥儀讀了此折,大為感動,便下了一道偽詔,諡王國維為&ldo;忠愨(音確,誠實也)&rdo;公,並賞賜銀物若干。
喪事頗為隆重,於6月16日在北京市下斜街全浙會館舉辦了悼祭,共收得哀輓詩聯幾百幅。
許多詩聯中,都把王國維比為屈原。
日本友人狩野直喜、內藤虎次郎等在日本京都袋中庵誦經追悼,神田喜一郎致悼詞,並出刊《紀念冊》,題名者60餘人,幾乎囊括了當時日本漢學家中全部名流。日本《藝文雜誌》則推出特別追悼號。
家屬遵死者遺命,將他安葬於清華園東二里西柳村七間房之原。校長曹雲祥為首數十人相送。
之後,清華研究院開學,梁啟超手持鮮花,率領研究院老學生,到王氏墓前拜奠,並發表著名的《墓前演說》,聲淚俱下。
梁任公盛讚王國維的氣節和學術,認為他有伯夷叔齊的志氣,代表了中國學者&ldo;不降其志,不辱其身&rdo;的精神,不可以用歐洲人反對自殺的眼光去苛評亂解。學術上,王國維以&ldo;通方知類為宗&rdo;,不貪多,不昧全,看全部很清楚,做一部很猛勇;《觀堂集林》,幾乎篇篇有新發明,方法上最科學而合理;辨證最準確,態度最溫和,完全是大學者氣象。
至於自殺的原因,梁任公認為,那是因為三種矛盾性格合併在一起所造成的。第一,因為王國維有冷靜的頭腦,所以能看得清楚;第二,有和平的脾氣,所以不能取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