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頁(第3/3 頁)
就是指金黃色的桃子,而是另有深意。在這種疑問下,一些人認為它是西域術士所煉的一種吃後可得永生的神秘水果。
貞觀九年的進獻轟動了整個宮廷,長安的大街小巷也紛紛傳言,說皇室得到了一種可以長生不老的仙果。
首次獻桃後,又過了兩年,康國使者再次穿越茫茫沙漠和戈壁來到長安。
這一次,除帶來金桃外,還敬獻了幾株樹苗。太宗皇帝大喜,透過下詔書的形式,令園藝師將樹苗種植在御園。多年後,晚唐詩僧齊已寫下這樣的詩句:&ldo;一聞歸闕下,幾番熟金桃。&rdo;(《寄朱拾遺》)
御園中雖種植了幾株,但在盛唐時代,皇家仍不時地派使者去撒馬爾罕收購金桃。直到&ldo;安史之亂&rdo;爆發後,西行求桃的行動才停止。大亂後,唐朝勢力退出西域。而種植在御園的金桃樹,也在叛軍攻入長安後奇異地枯死。此後,即使有金桃偶現長安,也是波斯、大食等國的商人順手帶來的,數量就更為稀少了。這期間,也有一些唐朝商人冒險前往撒馬爾罕尋求金桃和樹苗,但最後往往是死於非命。
謝弗曾在書中斷言,沒有記載和跡象表明撒馬爾罕的金桃曾傳播到長安御園以外的地方。按他的觀點,&ldo;安史之亂&rdo;後甚至更早,這種桃子就在唐朝消失了。但是,如果他讀過杜甫的一首詩的話,也許會轉變自己的看法。唐肅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杜甫遊歷秦州,在麥積山上一座幾乎廢棄的寺院裡,神奇地發現一株金桃樹。在《山寺》一詩中,詩人這樣寫道:&ldo;野寺殘僧少,山園細路高。麝香眠石竹,鸚鵡啄金桃。亂水通人過,懸崖置屋牢。上方重閣晚,百里見秋毫。&rdo;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