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世濟民(第1/3 頁)
面對歐維娜頗為“囂張”的戰爭發言,芮航心中雖不覺得這是最佳選擇,卻也不排斥她的做法。
輝煌紀1278年,曾經的聖瑪洛帝國如周王朝分裂,從此帕爾納基的戰火便再未消失過。
隨著大大小小的國家或獨立或新建立,本該限制於人類領土的矛盾從單一族群迅速擴張至所有族群。自神明消失後的強烈不安與無力感最終成為了戰爭的助燃劑,點燃了整個世界。
聖瑪洛帶來的虛假繁榮如同泡沫,隨著國家的分裂一併消失,隨之而來的天災又讓各國的農業遭受了巨大的打擊。經濟崩潰,糧食減產,人口卻隨著泡沫經濟過度膨脹,每個國家都遊走在懸崖邊,即便沒有人類的戰爭,也遲早會爆發矛盾。
聖瑪洛的分裂無疑成了最好的矛盾轉移點,它成了經濟崩盤,資源匱乏的原因,也成了各國國王慫恿百姓參與戰爭的藉口。
又能轉移國內矛盾,又能消耗過量人口,一旦勝利還能獲得龐大的資源與金錢,對於並未發展出科學且系統的經濟學與社會學的帕爾納基各國而言,是最便利,也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華夏有句古話,“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各國之間大大小小矛盾不斷,沉寂千年的北原荒漠,邪魔又再度襲來。
邪魔,類似《冰與火之歌》中的異鬼,實力卻更接近克蘇魯神話與某四字遊戲中描繪的“邪魔”,詭異、充滿汙染、且不可名狀。
它們不斷蠶食著周邊國家,各組之間本就岌岌可危的信任再一次出現了崩壞,最終全面潰敗。
——當芮航等人穿越並降生至帕爾納基時,面對的便是這樣一個國家。
直到數百年後,學生們手握大權,各自執掌族群或國家,並利用從地球來到的知識進行治理,帕爾納基的矛盾才終於緩和了一些。
但只是緩和,卻並非消失。
某種意義上,歐維娜選擇用戰爭統一世界的方法反而是最快捷有效的。就像千年前秦始皇統一華夏,後統一文字、度量衡。這本質上就是為了減少各國之間的差異化,至於其他同樣由學生們統治的國家,來自於地球的他們必然會將從地球帶來的思想傳遞、滲透進國家之中。
有了相同的價值觀,相同的文化,又何必需要武力的統一?
保持永久的互相理解與和平是絕對不可能存在的事情,歐維娜、以及其他學生們需要做,且一直在努力的,是讓這個被戰火焚燒太久的世界獲得一個短暫休養生息的時間。
至於選擇何種方式,雖然至關重要,卻不是這節課需要討論的內容。
“關於戰爭這件事,下課後你們可以自行討論。”芮航將重點重新拉了回來:“我們回到之前的問題。有沒有同學可以告訴我,為何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比封建主義更加科學,卻沒有辦法拉開與其他國家之間的差距?”
課堂安靜了數秒,很快孫靜姝率先舉起了手。
“生產力。”她道。
芮航欣慰地點了點頭:“沒錯,這便是這節課最關鍵的知識點: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而生產關係又反作用於生產力。生產力的變化推動了社會形態,資本主義之所以出現,是因為工業革命讓生產力發生了巨大的飛越。哪怕是社會主義,也同樣需要依託於足夠的生產力。雖說‘不患寡而患不均’,可若是當真分無可分,國家便將分崩離析。無論是『自由聯邦』還是『林特共和國』,你們建立的時候都沒有考慮到最重要的一點——帕爾納基的生產力並不足以支撐全新的社會制度。它是被你們這些帶著超然知識的人強行建立的,並沒有完全適應這個世界。如今帕爾納基的生產力,最為契合的還是歐維娜同學所統治的『神聖羅馬帝國』,這種最為傳統的封建國家。”
“『魔力』,這同樣是至關重要的一點。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