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5 頁)
中文版序 理解流行(2)
二
聯絡員、內行和推銷員,這還只是格拉德威爾的流行理論的一部分。
我曾經在一篇文章中寫道,流行、時尚、潮流、時髦、品位……這一系列詞語(我將它們視為同義詞,隨時拿來替換以避免重複)所表示的是人類社會的一個妙不可言的現象。它反覆無常、難以捉摸,幾乎無人能夠像氣象員那樣準確預測它的風向,多的只是事後聰明般的經驗總結。
比如說,人類學家曾經在非洲部落發現一個奇妙的時尚變化。稍早一些的時尚是部落酋長的女人們戴著沉重的金屬鏈子作為裝飾品,傲慢而緩慢地行走在烈日之下。沉重的金屬鏈子被作為悠閒的象徵,就好像古老的中國文人留長長的手指甲是不事勞作的象徵,17世紀左右的歐洲貴族穿的衣服上沒有口袋,這是身後將會跟著僕人的象徵。重金屬鏈、長指甲和沒有口袋的衣服都是風行之物,伴隨著這時尚的是對緩慢悠閒的推崇。而當歐洲工業文明入侵之後,新的時尚則是酋長的女人們坐在豪華轎車中,在烈日下急馳而過,在掀起的灰塵中,坐著一臉羨慕的女人們,她們在樹蔭下乘涼,無事而悠閒。豪華轎車和與之相隨的速度又成為新的時尚。
必然隨之而來的困惑是:誰創造了流行?流行的奧秘何在?如何才能創造流行?
這三個關於流行的問題who、why和how,是關於流行的3W難題。提供解釋3W難題的答案,彷彿就提供了流行風向的方向盤和流行風的加速器。無論對於什麼人來講,這都是一個難以抗拒的誘惑。如果能解答出這三個問題,在商業上,商家可以輕而易舉讓自己的商品風靡一時;思想家、哲學家以及任何型別的觀念人可以讓自己的作品、作品中傳遞的觀念為大眾接受,真正起到觀念改變世界的作用;小說家和出版商可以讓自己的作品成為暢銷書;一家餐館可以讓自己的口碑飆升……大到一種觀念、一樣發明,小到一種產品、一家新開業的飯店,無所不能及。而從另一個角度來講,解答了這三個問題,也可以有的放矢遏止一些不好的流行,比如說離婚潮、犯罪率、青少年吸菸等等。
世界的奧秘宛若近在眼前。
瞭解到這一點,就不難理解為何格拉德威爾的著作《引爆點》能夠激起如此多人的興趣。在《引爆點》第二版原版書的前面,有長達幾頁的對這本書的讚譽,他們來自各種報紙雜誌以及暢銷書作家、管理學家、心理學家、社會學家、企業家等各領域人士。
格拉德威爾的流行理論包括三部分。第一是個別人物法則,就是我前面講到的包括我的同事小新在內的三類人:聯絡員、內行和推銷員;第二法則是附著力因素,這條法則講的是流行物本身所應具備的要素,它應該具備能讓人過目不忘,或者至少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附著力,比如Ipod漂亮的外形和一般隨身聽無法比擬的容量;第三法則是環境威力法則,意思就是發起流行的環境極端重要。注意,不是重要或者很重要,而是極端重要,甚至一個微小外部環境的變化,就能決定流行或者不流行。格拉德威爾舉的一個例子是,紐約地鐵站牆壁上的塗鴉,要對地鐵站犯罪率升高負很大責任,塗鴉被清洗,並且對小錯誤如逃票現象嚴加懲處之後,地鐵站的嚴重犯罪就開始下滑;再比如,格拉德威爾所引用的一個社會心理學上的例子——150法則,意思就是,當一個組織的規模超過150人時,組織成員之間的溝通就開始存在問題,層級之間的界限開始嚴格。
中文版序 理解流行(3)
格拉德威爾在這本書中所要傳遞的一個核心思想是,能否發起或斬斷流行——這要視流行的性質而定,是想賣出一件產品,還是想消滅禽流感——很多時候取決於一些微小的因素。這些微小的因素能夠影響世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