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頁(第2/2 頁)
ldo;接著,首先在首相的反潛艇戰委員會裡,出現了一個大爭辯時期,辯論關於襲擊比斯開灣、保護護航艦隊和空襲德國的種種必要性問題,而這些必要性卻是彼此矛盾著的。海軍司令部進一步要求把轟炸比斯開灣的飛機增加到一百九十架之多,同時希望不斷轟炸敵人的潛艇基地和設施。空軍司令部則聲稱,滿足以上要求就意味著大大削弱對德國的空中攻勢。&rdo;
此外,這個委員會也不容易克服由於潛艇的獨特作戰方式所造成的英國防禦力量的某些薄弱環節。這裡可以舉個例子:花最小的代價擊沉敵人的船隻,這是我的原則。所以,我把駐在浩瀚的大西洋的潛艇進行適當的調動,把它們調到我認為船隻往返雖則頻繁、但敵人的防禦顯然薄弱的那些地方去,因為英美要立即在各處佈置強大的防禦力量,當然是困難的。
同樣,一旦他們得悉,德國潛艇在防禦力量薄弱的海域展開了進攻,而要快速地把護衛部隊派到那兒去,也是不容易的。
英國海軍歷史學家羅斯基爾在他的關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著作第2 卷中,就我的這種攻擊戰略這樣寫道:&ldo;儘管潛艇侵入這些偏僻海域的時間不長,卻大獲漁利。
這些潛艇造成的損害,比起他們的前驅‐‐偽裝的襲擊商船的戰艦‐‐在這些海域的追擊戰中所造成的損害要大得多,而付出的力氣卻要小得多。即使鄧尼茨不得不把他的潛艇派往數千哩之外,但他的這種不斷探測我們防禦體系薄弱環節的策略,在這幾個月中獲得了巨大的成功。&rdo;
因此,英國新成立的這個委員會,愈來愈覺得有必要使用儘可能多的遠端飛機,至少應對迄今一直未受英美飛機監視的大西洋&ldo;空白&rdo;區加以封鎖。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