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張昭舉薦人才(第1/4 頁)
三千餘匹戰馬幾乎是孫策打下整個江南才攢出來的家業。
從丹陽到吳郡,從笮融到劉繇,幾乎是所有的戰馬都被繳獲,才有瞭如今規模。
這次南下平叛,剿滅了大量豪強部曲,也沒能再收穫幾匹駿馬。
所以這三千餘匹戰馬基本上就是江東的最大規模了,想進一步提升暫時沒什麼好方法,但要維持這個規模卻是隻要用心就能夠實現的。
不要說南方不能養馬。歷朝歷代,除了大宋,哪個南方王朝養不了馬,組建不了騎兵?
東晉的北府軍、明朝的北伐大軍軍中都有數以萬計的戰馬。
廣馬甚至是一個著名的戰馬品種。交趾都能養馬,吳郡養不了馬?
這無非是成本和規模的問題罷了。
當然,孫策也沒想著現在就拉出上萬鐵騎,只是把這三千匹馬精細打理的話,在吳郡是絕對可以實現的。
張紘建議完善馬政,孫策隨即看向張昭,說道:“如今吳郡地廣人稀,田萊多荒,我打算劃出一片田地建為牧場,設專司牧馬,長史有何建議?”
張昭沉吟了片刻,說道:“若欲養馬,則必選於平原之上,山谷之旁。而江南之地,沃野莫過於吳縣。越王勾踐曾為吳王夫差馬伕,為吳養馬於吳縣之南二十里的白馬澗。及越王滅吳,乃將此地更名謝越領。將軍若欲養馬,上善莫過於此處。”
聞言,所有人瞬間皆深吸了一口氣。
在吳縣境內養馬!
這代價也太沉重了吧?
吳縣可是整個江南的賦稅重地,是經濟之重心。
每一畝地都可以耕耘成畝產十石的上田。將這種良田沃土劃出來幾萬畝甚至十幾萬畝養馬?僅是少收穫的糧食就有上百萬石。
孫策瞬間對養馬的代價有了極其清晰的認知。
難怪南方政權都不愛養馬,把魚米之鄉的沃土拿來養馬,損害的可都是士大夫們的利益。戰事還不知道用不用的上戰馬,可他們少了上百萬石糧食的收入可是實打實的啊。
蔣欽此前曾經負責養馬,猶豫了一下問道:“南方各縣不能養馬嗎?”
張昭說道:“南方各縣多丘陵山谷,地勢與丹陽相似,戰馬不得馳騁,必日趨矮化。”
孫策點頭,這個他也清楚,日趨矮化的馬匹就會成為一個著名的馬種江東馬。這種馬個頭矮小,甚至被小日子的使者所鄙夷。這種馬適合馬耕,但不適合戰場衝鋒。
孫策可不希望自己麾下的騎兵像小日子一樣,一群七尺小卒騎著堪堪一米的矮腳馬衝鋒。
他希望的是身高七尺七寸以上的猛將,騎著高頭大馬,甲騎具裝,僅衝鋒之勢就足以讓敵軍膽寒崩潰。
所以在平原上養馬是必須的。當然就算在草原上放牧也不是全一馬平川的草原,最好有高山山谷可以過冬、避風。
既然吳縣南方的白馬澗,越王勾踐都曾經在這裡為吳王牧馬,孫策也沒什麼捨不得。總不能氣魄連夫差都不如。
隨後孫策鄭重的說道:“良田雖然珍貴,但沒有武力庇護,亦必遭禍殃。尤其如今天下擾攘,擁眾營私者不可勝數。若沒有一支強大武力,縱然有百萬畝良田亦免不了戰火荼毒。所以牧馬之事,為當前要務,就選擇最佳之所放牧。在城南白馬澗圈設牧苑!”
這裡是江東少有的平原地帶,同時還靠近城邑,方便給牧苑就近提供谷糧和芻草。
張紘立即拱手,說道:“如此對軍馬而言最好不過。另外馱馬、耕牛等畜無需放置在吳縣,可於南方荒蕪各縣另設牧場放養。”
這就顯然不止要設定一座牧場了,恐怕至少三座。
馬政如今正式擺在所有人面前了,需要一位能臣去負責整個馬政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