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所以謀國者,必有一定之計(第1/4 頁)
朱治是孫家故吏,更以吳郡都尉的身份揮軍北上,擊破吳郡太守許貢,然後代行太守事將整個吳郡納入孫策麾下。
他這身份、履歷都極為尊崇,他怫然不悅,一眾將校哪怕再急,也不敢反駁,不得不認真審視郡府所言。
吳郡完全納入麾下毋庸置疑是一件好事,可以為勢力提供大量的錢財谷糧。
但另一方面,孫策也必須要擔負起治理整個吳郡的成本,以及所有治下的行政開支。
吳郡一郡十三縣,太守、郡吏、縣令、縣長、縣吏及鄉、亭斗食小吏的所有人薪俸至少要全部發放。
這可是袁術給的機會!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時至不迎,反受其殃。
袁術顯然是沒打算支付這些官吏的俸祿,他甚至可能還指望著劫掠吳郡給壽春提供糧草呢。
這個機會孫策自然要抓住。孫策給官員們發放薪俸,官員們自然就聽孫策的,吳郡才能自成藩鎮。
袁術俸祿都不發,憑什麼指望權威能夠壓過孫策,指揮吳郡的軍民士吏?
財政大權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絕大部分官員都是誰給他們發薪俸,他們就聽誰的。
這是絕對有利於孫策進一步成為獨立強藩,當世諸侯的手段。
但要給吳郡官吏軍兵都發俸祿,著實不是一件易事。
僅太守一年的薪俸就有兩千石糧食,然後郡一級的官吏從功曹、五官掾、督郵到門下親近屬吏主簿、門下督到戶曹、田曹、賊曹等列曹。
視郡大小郡一級官吏從五百一十一人到九百二十七人不等。比如河南尹是天下大郡,人數明確為九百二十七人。
吳郡雖然小了一點,但官員、長吏全部是配置齊全,也有近八百人。
而這些還只是郡府一級的官吏。下面還有十三個縣,每個縣的長、令也都有五百或者一千石。
十三個縣,每個縣官吏都有近兩百人。全郡鄉、亭的斗食小吏更是數以千計。
這麼一算,吳郡官吏的支出雖然不能跟募兵制的軍隊相比,至少也佔了軍費開支的一半。
但是,這還不是最關鍵的!
長史張昭此時開口,說道:“一郡十三縣的官吏俸祿可以逐月發放,且可以用通寶舒緩,留出三四萬石存糧就已足夠應對。但關鍵是在郡府之中,還有近四千名冶金、造紙、制甲、制械匠人,上萬名女工,兩萬餘軍屯士卒,以及最消耗巨大的三千餘戰馬,四千餘其他牛、馬。”
聽完張昭之言,所有將校徹底不說話了。
這不清點家底,不知道消耗有多大。
他們只管在前面金戈鐵馬,卻不知道後方長史為他們提供谷糧是怎麼咬牙支撐。
孫策也是大為觸動,若沒有張昭這種能臣為他總覽政務,他這麼大的基業怕是早崩了。
果然養步騎萬餘和養步騎千餘的難度是成指數級的提升啊!
這要是沒有個能臣總督後勤,就算是拉起來上萬精銳,也根本無用武之地。
孫策鄭重的說道:“自遭荒亂,率乏糧谷。諸軍並起,無終歲之計,飢則寇略,飽則棄餘,瓦解流離,無敵自破者不可勝數。長史以為我等應如何定計以安吳郡,進而成王霸之基業?”
張昭立即拱手,鄭重的對所有人說道:“天下雖有盛衰之勢,但我亦有必興之理。自古所以謀國者,必有一定之計!越王取吳,是驕之。秦取六國,是散其從而已。高祖取項籍,是離間其君臣而已。”
“如今將軍欲定吳越而取中原者,謀國之長計應在服人而已!”
張昭聲音落下,所有人皆感覺大受震撼,彷彿黃鐘大呂,響徹耳旁,讓人如醍醐灌頂,耳目一新。
古人言,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