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不鏽鋼水壺大賣(第2/2 頁)
料的產出多少,其實也代表了國力的強弱。
宋國鐵料主要出自南方,炒鐵之法盛行,王家就是其中的翹楚。
雖然不準大量售賣鐵料,但是鐵鍋、鋤頭、日用刀具等物品,每年也是都有規定的交易額度的。
宋國的要求是不準多,金國的要求是不準少。
金國掌控的北方地域廣闊,其實也產鐵礦和煤礦,受限於生產力和技術水品,生產不來的鐵料脆鐵較多,不太耐用。
要是換成白守良前世的說法,那就是鍊鐵中處理不了碳磷硫的問題。
雜質過多,鐵脆而多孔。
於是王家抓住這一點,承攬了接收粗鐵料再加工的活計,從椎場收取金國的粗鐵錠,再返還成品的熟鐵鐵器給對方。
當然,這裡面的換算標準肯定是各自有利的。
兩邊的經辦人都能裡外裡的賺兩道錢。
金國本身也賺錢,粗鐵加工的鐵器不耐久,耗費的人工物料也是一筆不菲的費用。
金國這麼交換一趟也能賺回不少精鐵,雖然也是成品鐵器的模樣,關鍵時刻融一融也是可以用的。
再者說,金國境內的鐵煤要麼是奴役的百姓強制挖取的,要麼就是露天大礦挖掘容易,所以算的上是成本低廉,到椎場交換也是一筆劃算的生意。
王家打著換鐵的手段,也在一定程度上消耗了金國的粗鐵儲備,算是間接的消耗了金國國力。
在有識之士和巨大利益的驅動下,官方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預設了。
這些都是謝家兄弟在來往間閒談告訴白守良的。
以謝家兄弟目前經營的圈子,總能或多或少的接觸一些大家族和朝廷裡的傳言和討論。他們一股腦的傳給白守良,也是想增加互相的信任和抬高自己的身價。
深處大山邊上的土匪城,肯定也有獲取資訊的需求。
既然選擇在這裡落腳,就得熟悉明裡暗裡的各方勢力。謝家兄弟傳一些不緊要的訊息,換一個鹽糖玻璃的專營,肯定是佔便宜的。
白守良每回和謝永安閒談,都能獲取一些訊息,時不時的付出一點點小玩意來對等交換,也能讓謝家兄弟更是上心。
王家來人是常駐雁石鎮的大掌櫃,王記鐵料鋪大掌櫃王繼和,還有幾個孔武有力的夥計陪同。
王繼和看著四十來歲,一副尖臉鼠須,兩眼有神,穿的倒是綢緞長袍,算得上精緻。
楊林在雁石鎮的時候聽過見過這位大掌櫃,算是認識。只不過那時的大掌櫃哪裡是一個牙行夥計能夠接近的。
世事難料。
楊林陪著白守良面見王繼和,心思流轉,不住感慨。
要是還留在雁石鎮,恐怕也難得有能跟這種大掌櫃面對面坐著閒談的機會吧。
王繼和也打量著白守良和楊林,這個突然崛起的勢力,有太多傳言和猜測。
好東西是真的就足夠了。
誰能不喜歡錢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