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3/4 頁)
法性,打成了豬腦子。第三雄並·波悉林則在暗中不動聲色,招兵買馬。
這個時候歸附並波悉林的人看起來人多勢眾,本質上卻是烏合之眾。大多數都是剛剛放下鋤頭的波斯農民(奴隸),另外還體現在騎兵與步兵的比例極度失衡。例如一夥來投者,有900步兵、4個騎兵;另一夥來投者,有1300步兵、16個騎兵。
而呼羅珊的職業軍隊或具備較強戰鬥力的民兵,正在木鹿城裡打內戰。如果這兩雄當時能夠正視並·波悉林一點,只怕隨便一個指頭就能掃平並波悉林這夥烏合之眾。
於是並·波悉林開始耍手段了。他一方面在營地周圍挖掘壕溝,做出守勢,力求自保;另一方面並·波悉林開始麻痺另外兩方,他給奈斯爾寫信,尊稱對方為埃米爾,承認其正統地位,同時又寫信給雙方,聲稱不會干預他們的混戰(意思是你們打吧,我看著)。
待到時機成熟,另兩方打得兩敗俱傷,自己的力量又得到了壯大,於是在747年,並波悉林給奈斯爾總督送去一封火藥味十足的挑戰書。
奈斯爾派出一隊騎兵,由自己的釋放奴隸率領,圍剿阿拔斯軍。並·波悉林沉穩迎戰,以少勝多,並俘虜了對方將領。並波悉林顯示出高超的政治手腕,熱情招待這個俘虜,釋放他回木鹿。結果那人回去,對並·波悉林和起義軍讚不絕口,這讓奈斯爾大為沮喪。
為了對抗並·波悉林,奈斯爾建議朱大衣聯合對付並波悉林,請朱大衣來談判,朱對奈斯爾有心理優勢,輕率的帶著100騎兵來奈斯爾的大營。原來被朱大衣打敗的北人造反|派哈里斯餘黨這個時候已經歸順了奈斯爾。哈里斯的兒子與朱大衣有殺父之仇,看到他只帶100騎前來,於是私自帶領300騎迎擊,將朱大衣殺死。
奈斯爾見朱大衣已死,局勢無法改變,索性也不解釋,將朱大衣的屍體和一條魚釘上十字架,給被釘上十字架的哈里斯報了仇。
南人也叫葉門人,除了農業之外,還從事海運和漁業,而這兩個行當是北人不幹或不屑於乾的。北人經常嘲笑南人為水手、漁夫,朱大衣的屍體旁釘上一條魚,是對朱大衣和南人的公開侮辱。
可以說奈斯爾這個行為是再次腦子裡進了水,因為朱大衣和100騎兵雖戰死,部眾依然完整,朱大衣的兒子帶領所部投奔並波悉林。並·波悉林再次展示了高超的手腕,對朱大衣的兒子非常尊敬,要他給自己下令,然後忽悠他們率領部下繼續跟奈斯爾死磕。
朱、奈雙方繼續混戰,從木鹿城外打到城裡,從外城打到內城。748年1月27日,並波悉林率領阿巴斯党進入木鹿城中的總督府,朱之子、奈斯爾的軍隊還在混戰。奈斯爾向並波悉林求和,後來得到並·波悉林要殺他訊息成功逃跑。
奈斯爾逃走,朱大衣的2個兒子就成了累贅;並波悉林不動聲色,請一個外出攻城略地,密令手下將領將其處死;並波悉林則在同日將另一個殺死,徹底兼併了朱大衣的南人部眾,呼羅珊三巨頭只剩下並波悉林碩果僅存。可憐這兩個單純孩子被這個十分尊敬他們的並·波悉林賣了還幫他數錢。
至此,新呼羅珊三雄爭霸,並·波悉林以高超的手腕(陰謀詭計)獲得了最終勝利,不費吹灰之力就消滅了其他兩雄。也可以說是並·波悉林領導波斯人趁阿拉伯人內訌的機會,消滅了呼羅珊當地的阿拉伯勢力。
3、黑衣大食的權力之爭
並波悉林又派卡赫塔巴率軍西進,追殺屢敗屢戰的奈斯爾。卡赫塔巴向沿途的波斯人/呼羅珊人發表演講:“這片土地本來屬於你們的祖先,但被阿拉伯人征服。現在胡大的偉力和光榮與你們同在,權力已經離開了阿拉伯人……胡大讓你們戰勝阿拉伯人,你們將戰勝和屠殺他們。”
卡赫塔巴的話表明,阿拔斯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