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女生小說 > 魯迅與周作人夫婦的衝突 > 第10頁

第10頁(第1/3 頁)

目錄
最新女生小說小說: 種藥小仙的現代擺爛日常反派畫風突變後,男主人設也歪了殭屍:開局神格面具鹹魚吃瓜被讀心,全宗門都殺瘋了星穹鐵道:我生命星神,調教眾生重回議親前,扶草包夫婿直上青雲婚姻陰謀火影:宇智波家的六眼穿成炮灰後每天都在苟活絕色毒妃:廢材紈絝九小姐我不是信徒開局無限餘額:神秘千金她美又颯無厘頭社恐的每一天天命雙生之神妃傳綜影視:攻略之旅赫敏和她的傲羅教授穿成土匪?那就造反當皇帝!食在大宋:我的系統通山海山河獻穿成惡毒郡主,她虐渣打臉還很萌

南京讀書的歲月,在兄弟二人記憶中,可感可嘆的都寫在了兩人後來的文章中。魯迅頗簡約,周作人則津津樂道。就自戀的程度說,弟弟很重,哥哥幾乎了無痕跡。這是氣質上的原因,或性格的因由。我讀到魯迅於《瑣記》中所說的話,很感動於他冷靜的態度,雖亦念念不忘於讀《天演論》時的妙境,可蒼然之態,還是流於筆端的。只是到了南京,他才真正感到,中國社會非變革不可,陳腐之氣不除,國人之態難有更新之日。

那時中國正處於民族災難之地,《辛丑條約》的簽訂,義和團的失敗,使國難日趨嚴重。對時事較為留意的周氏兄弟,朦朧的民族意識已漸漸萌生,家難國難,繫於一身,遠離故土,漸知新學,真情真義,能不蒼然淋漓?

新的世界在慢慢地走來,他們似乎已聽到了遠邊遲緩的歷史足音。

注 釋

[1] 《魯迅全集》第一卷,567頁,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版。

[2] 《周作人文選》第三卷,442頁,廣州出版社1995年版。

[3] 《知堂回想錄》,18頁,香港三育圖書文具公司1971年版。

[4] 《知堂回想錄》,16頁,香港三育圖書文具公司1971年版。

[5] 《魯迅全集》第二卷,289頁,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版。

[6] 四弟不久因病夭折。

[7] 《知堂回想錄》,31頁,香港三育圖書文具公司1971年版。

[8] 錢理群:《周作人傳》,40頁,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1990年版。

[9] 《魯迅全集》第二卷,282頁,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版。

[10] 周作人:《魯迅的故家》。

[11] 《周作人文選》第二卷,584頁,廣州出版社1995年版。

[12] 《知堂回想錄》,53頁,香港三育圖書文具公司1971年版。

[13] 《知堂回想錄》,137頁,香港三育圖書文具公司1971年版。

周氏兄弟和日本的關係,說起來很值得玩味。兩人曾一同東渡扶桑,在那兒呆了多年。魯迅去日本,是1902年的4月;周作人則是1906年夏在長兄帶領下開始了留學生涯。魯迅在日本一共生活學習了近8年,周作人比哥哥少了兩年。現在人們談及晚清中國人的留學歷史,無不提及周氏兄弟,可見其影響之大。推其因由,一是兩人後來學術與創作成績斐然,二是當時接觸域外文明時的價值態度迥異於他人,不獨對中國人影響深厚,在日本人那裡,也被深深感染。周作人後來娶的是日本妻子,和東洋的關係自然深厚,以至後來當了漢奸,這和早年留學時接受的教育,多少有些關聯。魯迅也可算是半個日本通,他晚年朋友中,日本人就有多個,且感情甚好,後來有人攻擊他是漢奸,其原因,大概是和此類友人相交甚深,以致引起誤解。所以我想,周氏兄弟與日本的關係,很可以細緻研究一番。就中國與域外文化的關聯史而言,他們本身所具有的價值,是帶有標本意義的。

日本學習的內容,已大不同於南京,學制與程式,是地道的洋學堂式的。日本國自明治維新後,最早引進的,是西方的教育機制。所學課程,亦按洋人的套路,並不像國內洋學堂的濃厚東方味。周氏兄弟選擇日本作為留學之地,是當時清帝國的國策使然。當時一些知識分子認為,要維新,必去異域。張之洞說:&ldo;出洋一年勝於讀西書五年。&rdo;這也感化了清朝政府的一些決策人。所以,魯迅去日本時,正是中國留學熱升溫之時。人們嚮往西學,多以學自然科學為主,所謂科學救國,是當時許多人的夢想。周氏兄弟,照例也被這夢所深深地感

目錄
成為遊戲設計師從pvz開始女配加戲日常[穿書]天緣巧合之小神醫鄭義寶我以靈植求長生口不應心苟在修仙界召喚地球人
返回頂部